此時的校場上,趙佶已經(jīng)開始屬于自己的個人秀。
趙佶仰天長嘯:“自從朕得知蘇恒武的家人受盡凌辱,朕便一日不得寐!就在今日,朕在此對天發(fā)下宏愿,愿天下子民不再受苦!所有苦難,朕愿一人承受!”
張安安原本想借著蘇恒武一案讓皇帝變成光頭的,但是沒想到趙佶這小子偷奸耍滑,輕飄飄地以一縷發(fā)絲給替代了,效果居然還不錯,張安安也是無話可說,趙佶算是暫時逃過一劫。
之后張安安有了靈感,卻被趕來的趙佶打斷,一口氣全撒到了趙佶身上,舊事重提,當場就要趙佶把頭發(fā)全剃了,好在靈感及時回來,趙佶又暫時逃過一劫。
張安安在名冊中找到了韓世忠,心情大好,又想起了發(fā)型自由,于是決定兩件事一起辦,告訴趙佶要在全軍面前剃光頭發(fā),剃發(fā)人便是韓世忠!
至于理由嘛,不可說!其實是張安安根本就想不出什么理由能將其聯(lián)系起來。不過現(xiàn)在的張安安已經(jīng)過了事事都要說清楚的階段,誰也不敢逼著張安安說理由,皇帝也不行。
以前的張安安不管是什么都交代的一清二楚,如今卻不可說,趙佶很自然地就聯(lián)系到了逆天改命,唯有此事干系太大,不可說也!
不光趙佶是這么想的,趙夢月等人也都是這么認為的,因此無人上前勸阻,也不敢勸阻。
皇帝要當著全軍將士的面剃光頭,這要是沒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只怕天下都要嘩然!
于是趙佶開動腦筋,立宏愿削發(fā)明志,再安排韓世忠剃頭!完美!
皇帝當眾立下宏愿,要為天下子民受苦,這等仁心只怕仁宗在世也不過如此,這年頭的將士多淳樸啊,刷刷刷地都信了,感動地眼淚嘩嘩嘩地往下流。
然而這還沒完,只聽校場內(nèi)的趙佶大喝一聲:“只要朕的子民一天還在受苦,朕便永不蓄發(fā)!韓世忠何在,為朕落發(fā)!”
“圣上!”將士們的情緒再也繃不住了,哭著喊著要以身相替,就算去死,也毫無怨言。
梁師成將早已準備好的剃刀交到了韓世忠的手中。
韓世忠現(xiàn)在也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自己何德何能,能為皇帝剃發(fā)?祖墳的青煙是不是冒得太猛烈了一點?
見到韓世忠有點茫然,趙佶大喝一聲:“韓世忠何在!還不速速為朕削發(fā)明志!”
韓世忠久在軍中,早已習慣了聽命令,被皇帝這么一喝,壯著膽便上前,好在手法很穩(wěn),沒一會趙佶便頂著個大光頭出現(xiàn)在所有人的面前,一旁暗中護駕的子鼠等人也是松了一口氣!
此時將士的情緒也到了頂點,已有數(shù)十名將士拔出戰(zhàn)刀,擼去頭上的頭盔,含淚大呼:“圣上!”手起刀落,縷縷烏絲飄落在地。
早在昨日張安安一定要皇帝剃光頭的那一刻起,梁師成便已經(jīng)在尋思了。
梁師成體內(nèi)為數(shù)不多的遺傳自蘇東坡的文藝思維開始發(fā)散了。
有個典故割發(fā)代首被廣為人知,說的是建安三年夏,曹操親率大軍兵發(fā)宛城討伐張繡。此時麥子已熟,曹操下令:“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并皆斬首?!惫佘娊誀狂R行走,然只有曹操沒有下馬。此時從麥地里飛起一只斑鳩,曹操的坐騎受驚躥進麥地,踩倒一片麥子。曹操要按律執(zhí)行,邊說邊拿起佩劍往脖子上抹。謀士郭嘉為其開脫道:“《春秋》上言:法不加于尊。丞相統(tǒng)率大軍,豈可自戕?”曹操說:“既然《春秋》上說過了,那我姑且免死。”于是用劍割下一綹頭發(fā),算作自我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