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康和六年(1104年)九月十八日,天色微亮,平安京東城的百姓已經(jīng)沐浴在晨曦中,在寺廟的鐘聲中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為生計而奔波。
突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響起,一陣凄涼的呼喊聲劃破了平安京的長空:“刀伊人!刀伊人來了!”
刀伊入寇?刀伊人又來了?哎!這下沿海的那些人又要受苦了!
這是平安京百姓的第一個反應,畢竟新羅賊、刀伊寇每次來,受苦的都是沿海地區(qū),平安京可從來沒有受到過半點威脅。
這個時候,身為一名平安京百姓的優(yōu)越感也就油然而生!畢竟平安京自建成以來,便安享太平,平安京也由此命名。
甚至有的百姓還就以刀伊寇為話題,開始了今天的閑聊時間;就連守城的將士也并不以為然,城門依舊敞開著;整個城市并沒有就此陷入恐慌之中。
就在所有人都在閑聊,甚至打賭這次刀伊寇多久會離開的時候,只見守城的將士已經(jīng)慌亂起來,在長官的指揮下,將敞開的城門關閉了;一隊又一隊的士兵出現(xiàn)在了街頭;氣氛驟然驟然緊張了起來。
這個時候,百姓開始慌亂起來,紛紛打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能在平安京生活的百姓,基本上和貴族們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很快就打聽到了消息,原來刀伊寇已經(jīng)距離平安京不足百里了!
商道雖然荒蕪且隱蔽,但就此能直接神不知鬼不覺地到達平安京,那就太小看古人了。
說句實話,如果不是日本承平數(shù)百年,武備早就松弛不堪,阿骨打與林沖想要突進到距離平安京不足百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源氏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關所,顧名思義,設立在關隘上的哨所,一般都是建在交通要道且易守難攻的地方,直接控制了所有進入平安京的交通要道,可以把外敵徹底隔絕在京都以外。此外還有防止京都內部的反賊往外逃、攔截里外串通謀反的消息等作用。無論是官員還是平民,只要想通過這里就必須持有通關文件,而且要所屬地的國司、郡司的簽字畫押。
最早關所的最高負責人通常都是皇室成員,比如大海人皇子(后來的天武天皇)起初就是鈴鹿關的關司(關所的最高指揮官),后來他為了爭奪皇位發(fā)動叛亂,手下的兵就是來自于這里。
平安時代開始,關所的花銷過于龐大而且還有當叛軍的可能性,所以大和朝廷分散了大型關所的權力,設置了更多專用來收過路費的小型化、臨時性的低配版關所。
由于閉關鎖國之后,丹后半島至平安京的商人驟減,加上武備松弛,吃空餉之風盛行(吃空餉不是中國所獨有的),這些關所往往只有數(shù)人,這就給了阿骨打與林沖武力奪取關所的機會,尤其是源氏這個級別的帶路黨還能提供詳細的地圖來標注這些關所,這就更加大大降低了被發(fā)現(xiàn)的可能性。
原本在源氏的計劃中,悄無聲息地拔除這些關所兵臨城下,但是別忘了,日本從古至今都是個奇葩的國家。
佛教于公元538年傳入日本之后,經(jīng)過漢家文化改良的禪宗佛教對于日本本地的神道教簡直就是降維打擊,很快便獲得了日本皇族的支持,一躍而成日本的第一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