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中央禁軍的那些大爺們主動要求駐守防區(qū),可是誰曾想,童貫與西軍居然能打出這么耀眼的戰(zhàn)績出來,中央禁軍的大爺們眼紅了。
趙宋由于得國不正,太祖在建國之初便從軍中選拔悍勇之士組成的殿前軍駐守京城,侍衛(wèi)親軍駐扎在各地,這就是“強干弱枝,內(nèi)外相維”的原則,來保證王朝的安全與穩(wěn)定性。
駐守京城的禁軍就漸漸被稱為中央禁軍。
中央禁軍被趙宋歷代帝王視為嫡系長子,拿著最高的軍餉與最先進的武器裝備。
但是隨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宋遼締結“澶淵之盟”開始,內(nèi)外戰(zhàn)事熄火,中央禁軍便迅速墮落腐化了,以致于歐陽修曾上疏批評中央禁軍“衛(wèi)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侍之;禁兵給糧,不自荷,雇人荷之”。
進皇宮值班都要仆人背鋪蓋,這樣的禁軍還有多少戰(zhàn)斗力??!
但是中央禁軍可沒有半點自知之明,處處以嫡系長子自居,根本就看不起西軍。
軍人靠戰(zhàn)績說話,如今西軍打出了這么一個耀眼的戰(zhàn)績,中央禁軍如何還能坐得?。坎还苁浅鲇诿孀右埠?,利益也罷,中央禁軍是絕對不會承認被西軍比下去的。
中央禁軍充斥著大量的將門子弟和世家子弟,紛紛到高俅面前挑唆高俅出兵直搗中興府。
高俅被天武軍高德義說動了。
之前接到童貫大捷的戰(zhàn)報,高俅便腸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夏人這么不經(jīng)打,那么自己還呆在延安府干嘛呢?盤龍山大捷,可是自己這個主帥卻在延安府,雖然功勞少不了自己的,但是相對而言會少上許多。
中央禁軍和高俅的想法是一樣的,雙方一拍即合,而且據(jù)高德義所說,夏人最能打的軍隊都已經(jīng)在盤龍山做了戰(zhàn)俘,那么此時的夏人是最虛弱的時候。
趁你病要你命!如果在這個時候,高俅兵出延安府直撲中興府,就憑夏人剩下的那些老弱病殘又如何是戰(zhàn)斗力遠在西軍之上的中央禁軍的對手,滅國之功唾手可得??!
面對滅國之功的大誘惑,高俅心動了,這可不是田虎那個兒戲一般的滅國之功,而是真正的滅國之功??!
高俅很清楚這次與西夏的戰(zhàn)爭就是奔著滅國而來的,如果自己畏縮不前的話,朝中那些已經(jīng)上了年紀的老相公們就不會那么好說話了。
兵貴神速,要干就絕不能拖泥帶水!高俅點齊兵馬就出動了,并給童貫發(fā)去了一封軍令,讓其與西軍駐守各地!
童貫原本打算大軍休整幾天,順便把戰(zhàn)俘一事處理了,就帶著大軍直撲中興府,如今被高俅卻被搶了先,別說童貫了,就是西軍的將領也都非常的不滿,合著硬仗我等干完了,你中央禁軍就來摘桃子了!
不過高俅是主帥,而且童貫還有把柄在高俅手上,于是只能安撫西軍各將,咱們也不能吃獨食啊,讓中央禁軍的大老爺們白跑一趟啊。。。
軍令如山倒,西軍諸將心中雖不服,但也只能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