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
記不清是什么時候了,自己竟然也漸漸適應了當下顛沛流離的異鄉(xiāng)生活。兒時的景色,光與影的蜿蜒小徑,都仿佛還在昨天,并沒有過去多久。
站在橫山頂上,望著遠處海濱的蔚藍色,感受著吹來的微咸海風,一個身形雄壯、小肚發(fā)福的男人雙手背負在身后,目光中盡是對人生和命運變化無常的感慨唏噓。
即使假裝不在意,依然還是被他的一舉一動所吸引。文教言今天在干什么呢?吃的啥飯?吃了多少?今天忙嗎?心情好嗎?有沒有想我……
大海的對岸,就是自己曾經(jīng)所主宰統(tǒng)治的河北地區(qū)。
作為
高榮
說教無益,折斷的骨頭是最好的課本。應老師已經(jīng)準備好了pvc材質(zhì)的教鞭,還在上面鉆了兩個洞,一定要給這位桀驁不馴的高同學留下一輩子都難以忘卻的美妙回憶。
六月初,鴨綠江畔,雙方正式對壘。
為了這場極其重要的對外戰(zhàn)爭,高榮動用了三千輕甲騎兵、一萬五千步卒和五千名弓、車部隊,旌旗獵獵,沿江擺開,人馬雄壯,精氣神十足。
你別說,氣勢還挺唬人的。
而江對面的燕軍是什么樣呢?
個個面黃肌瘦、有氣無力,很多人跟餓了七八天似的,好像只有拄著長槍才能站住這樣子。大部分士卒兜鍪戴的歪歪斜斜,鎧甲穿的也不整齊,左肩緊右肩松,比雜牌軍還要軍容不整。
就這,人數(shù)好像還只有五六千。
開戰(zhàn)前高榮就已經(jīng)做過詳細的情報工作,應開疆在整個遼東只有兩萬一千人,除去駐守各地的部隊,防備大鄭的精銳,能抽調(diào)出這些臭魚爛蝦來,估計都費了不少勁。
嘖嘖……
穿著金盔紅甲的高榮立在馬上,眉頭皺著同情的搖了搖頭,這是真拉了呀……
他不屑的對著對面揚了揚下巴,身旁立刻就有一騎飛出,馬蹄踏起灰塵奔至江邊,對著江對岸的燕軍軍陣高聲喊道:
“大高麗國國王陛下,請遼東燕王出來敘話~”
昨晚思念文訓,以致于輾轉反側沒有睡好,應開疆長長的打了個哈欠,隨意的揮了揮手,立刻就有一排弓兵上前,對著那傳話騎兵射去一輪箭矢。
別說把人家射下馬了,好多箭矢都落在了水里,只有寥寥幾支綿軟無力的掉落在對岸草地。
高麗傳令兵翻身下馬,撿起兩根箭矢一看,箭頭雖然被新磨過,但上面的鐵銹還未清除干凈,箭桿也輕飄飄的,顯然是存放太久沒有得到保養(yǎng),尾翼上的羽毛跟從脫毛雞身上拔下來一樣疏密不齊。
他立刻跨上馬鞍,一路跑回了軍陣之中,恭恭敬敬的雙手將箭矢呈給高榮查看。
高榮瞥了一眼后,嘴角歪向一邊。
下一刻,高麗軍隊馬步齊進,卷起滾滾煙塵!弓兵射出漫天箭雨,宛若晴空烏云,撲向了對岸。
高麗騎兵馬快,很快就涉水過江,人馬都滴著水,重新列好陣型后,發(fā)動了集團沖鋒!
“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