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國度,都有忠君愛國之輩。百姓對自己的國家和民族都有很深的認(rèn)同感。
這種認(rèn)同和依戀,產(chǎn)生強(qiáng)大的凝聚力。
這種凝聚力,不是簡單的幾畝地,幾兩碎銀就能打破的。
如何打破這種凝聚力呢?
史書上有過很多記載。最好用的方法,當(dāng)然就是殺戮。
可潘小安不想過多殺戮。
只要這些人,肯老老實實聽話。潘小安并不想過分為難他們。
但他們會老老實實聽話嗎?
為了能讓他們認(rèn)同。這些年來,潘小安已經(jīng)暗暗做了很多準(zhǔn)備。
先是從文化思想方面。他讓李師師培養(yǎng)戲曲人員,通過好聽的戲曲,向他們傳播安國的文化。
他開辦印刷廠,通過書籍,向他們傳播安國的文化。
書籍的作用,明顯小很多。因為文字不通,因為很多部落人并不識字。因為書本的造價過高。
這些書籍,只在貴族中流傳。
而被他們喜歡的,也多是《西門小安東游記》這種書。
在高深點的書,部落人讀不懂,也不愿讀。
而戲曲的作用,也極其微小。
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愛好。人們喜歡聽的東西,并不一樣。
而價值觀和倫理道德方面,更是毫不相同。
只一個愛情。安國人講究自由戀愛,講究門當(dāng)戶對,講究一心一意。
但這些觀念,與部落人的觀念格格不入。
很多部落,根本就不許流浪藝人進(jìn)入到他們的部落。
比起文藝上的事情。反倒是安國的產(chǎn)品更受歡迎。
一個人可以有一個人的想法。
但物品的好壞,可不是用嘴說的。它是真真實實的好就是好,壞就是壞。
比如安國的鐵鍋,鐵爐。比如安國的香料,棉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