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聽說之后,勸了很久。
一來朱棣年事已高,常年征戰(zhàn)給他留下很多暗疾,在如此不知疲倦的奔波征戰(zhàn),逐漸衰老的身體,根本就無法承受著高強度的行動。
二來只有朱棣留在京城,才能壓得住朱高煦和朱高燧。
萬一朱棣在征戰(zhàn)當中不幸駕崩,以這兄弟倆的性格,肯定會鬧得天翻地覆。
到那個時候,朱高熾能不能順利登基倒是其次,就怕再來一遍靖難之役,生靈涂炭,百姓遭殃,好不容易走上正軌的大明朝,或許會就此覆滅。
無論是哪一個原因,朱高熾都不想讓朱棣再御駕親征。
朱棣繼續(xù)平靜的說道:“從今日開始,大明的軍事制度要改革,要文武并濟?!?/p>
“領兵作戰(zhàn)依然由將軍負責?!?/p>
“平日里將士們也要加強思想,要讓他們知道自己是為誰而戰(zhàn),這部分就由文官負責。”
“???”
朱高煦有些懵了。
這個制度一旦實行,最倒霉的便是他這個漢王殿下。
朱高煦不僅是朱棣的兒子,同樣也是作戰(zhàn)勇猛的將軍,手底下有幾萬兵馬。
如果朱棣安排一個文官,在他的軍營里面做什么所謂的思想工作,讓他好不容易只忠心于自己的將士,清楚明白要為誰而戰(zhàn),那他豈不就成了一個光桿司令?
真要用這些兵馬實現(xiàn)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時,他們還能聽自己的嗎?
“啊什么???這件事情就這么定了,不必再做商討?!?/p>
朱棣陰沉著臉,顯然已經(jīng)下定決心。
朱高煦雖然心里很不服氣,但看到朱棣那副嚇人的表情,也只能把到嘴邊的話,硬生生的給咽了回去。
“陛下英明!”
朱高熾則是高興的不得了,沒想到天上還真掉餡餅了。
這個軍事制度一實行,他這個太子獲利算是最大。
首先,朱高熾身體肥胖,多有疾病,根本無法有效控制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