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胖子。
這人看著大大咧咧,實則粗中有細(xì),很會替人著想。
只見胖子拿著畫稿,對吳歧嘿嘿一笑道:“,不如這畫稿,就先讓胖哥我,幫你和小哥保存吧?你看怎么樣?”
吳歧狀似狐疑地看了眼胖子,卻也大致明白胖子是想給小哥解圍,于是沒有反對,道:“那好,辛苦胖哥了。盡管我也不太記得和胖哥之間的事,但看起來,胖哥應(yīng)該和……”
他眼睛瞟向小哥,“那位關(guān)系很好吧?”
胖子也不在乎吳歧不同于之前,這會兒對他略有些冷淡的語調(diào)兒,還是嘿嘿一笑,“大家都是兄弟,應(yīng)該的。”
但就在這時,胖子突然感覺有哪里不對,表情一下就僵住了:
不對啊,不對不對!
現(xiàn)在失憶了,所以對他語氣冷淡,他可以理解。但同時,他剛才琢磨“雖然的行為,可能會傷害小哥的心,但平心而論,這種行為于公于私,其實都是在保護(hù)小哥、為小哥好吧?”這種想法,就有問題了。
因為已經(jīng)不記得小哥了,不管之前對小哥是什么感情、想法,失憶后的,都不會再像之前那樣,替小哥考慮了——沒必要為一個“陌生人”,考慮這些問題;任何人都不會為一個自己不在意、不熟悉的人,考慮那么周到。
所以這件事,是他想多了。
但話又說回來,既然已經(jīng)不記得小哥,那之前翻自己畫本時,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畫本上,有一幅自己根本不認(rèn)識的人的畫像,還是“那樣那樣”(穿旗袍)的,憑的智商和敏銳性,難道就一點兒也不奇怪,畫上這個人是誰?和他是什么關(guān)系嗎?
就算一開始,可能以為這畫上的人,是虛構(gòu)的,沒多想,可現(xiàn)在見到小哥本人,也能知道這幅畫,畫的不是虛構(gòu)人物,而是真實存在于自己身邊的人吧?就不琢磨琢磨,自己和小哥,是不是關(guān)系非常要好的友人,或者是不是情侶嗎?
怎么什么都沒問……不,他問了,他剛才問二叔“他誰?。ㄖ感「纾??為什么要拉著我不撒手?”,但二叔被后面一連串的話搞沉默了,并沒有回答;而在小哥剛出現(xiàn),被小哥第一次從身后握住手腕時,遞給小哥那個疑似在問“大哥你誰???”的眼神,也沒得到小哥回答。
也就是說,其實是在不知道小哥身份,也不知道小哥和自己什么關(guān)系的情況下,把畫交給小哥的。(盡管小哥沒接)
雖然不是不可以,但這件事,還有另一個疑點。
假設(shè)是因為,兩次探尋小哥身份無果,自己也不想再糾纏這個問題,才沒有再問小哥是誰,并在二叔說了那句“與人交往要有度”后,決定把畫稿交給小哥。那二叔的話,和的交稿動作之間,就存在一種因果關(guān)系。
那是怎么理解二叔那句話,才導(dǎo)致他想到這幅畫稿,繼而決定把這幅畫稿從自己畫本上撕下來,給小哥的?
胖子覺得自己只能想到一種可能,那就是:認(rèn)為,二叔不同意他和小哥有來往,所以才會用撕畫稿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和小哥撇清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