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十年,秋。
這是一個注定要載入史冊的日子。
歷經數載艱苦卓絕的勘探與施工,跨越黃河天塹,貫通華北平原,連接南北兩京的鋼鐵大動脈……
應天至北平鐵路,終于全線貫通!
首列正式運行的列車“大明號”,披紅掛彩,如同一位凱旋的將軍,在震天的禮炮和歡呼聲中,緩緩駛出應天府的龍江站。
車廂里,不僅有朝廷重臣、各界代表,更有無數懷著激動與好奇之心的普通商旅、學子。
列車北上,沿途景象變幻。
江南水鄉(xiāng)的婉約逐漸被中原大地的遼闊所取代。
當列車穩(wěn)穩(wěn)駛過那座同樣宏偉的黃河鐵路大橋時,車廂內爆發(fā)出一陣驚嘆。
以往需要依靠擺渡、耗時費力且充滿風險的黃河天險,如今被鋼鐵巨龍輕易踩在腳下。
“三日!僅僅三日!”一位隨行的翰林院編修,看著窗外飛速倒退的河北平原秋色,難掩激動地對同僚說道,“昔日讀杜工部詩‘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已覺神速。然與我等今日之行相比,簡直是云泥之別!陛下此舉,真乃縮地成寸之神術也!”
當“北辰號”列車最終汽笛長鳴,平穩(wěn)地駛入北平新落成的“永定門站”時,站臺上早已是人聲鼎沸。
北平的官員、士紳、百姓,用最大的熱情迎接這條帶來無限希望的鐵龍。
消息傳回南京,朝野再次為之振奮。
這條南北大動脈的貫通,其意義遠超軍事和政治層面。
它意味著東南的財賦、物產可以便捷地輸往北方,北方的資源、人才也能快速南下,整個帝國的聯系前所未有的緊密。
皇帝蘇寧的威望,隨著鐵軌的延伸,再次攀升至新的高峰。
然而,親臨北平視察的蘇寧,面對這座正在經歷蛻變的千年古都,卻顯得異常冷靜和審慎。
在新設的“北平營造總局”大堂內,蘇寧召集了主持北平改造的工部大員、皇家商行代表以及從應天調來的有經驗的城建官吏。
大堂中央,是一座巨大的北平城及新城區(qū)的沙盤模型,上面清晰地標注著已完工、在建和規(guī)劃中的區(qū)域。
營造總局大臣恭敬地匯報:“陛下,新城‘承天區(qū)’主體宮闕、官署、主要干道及部分勛貴府邸已初具規(guī)模。舊城內,主要街道拓寬工程已完成三成,拆除違建、清理棚戶也在按計劃推進……”
蘇寧仔細聽著,目光卻更多地停留在沙盤上那些代表地下設施的復雜網格上。
“地上建筑,固然重要,然朕更關心地下的‘良心’?!碧K寧打斷了匯報,手指重重地點在沙盤上舊城的區(qū)域,“北平,遼、金、元、至今,已歷數百年。歷代雖有修繕,然其地下排水系統,早已不堪重負!每逢夏日暴雨,街巷積水成河,污穢橫流,不僅民生艱難,更易滋生疫?。〈四饲旯懦亲畲笾袋c!”
他環(huán)視眾人,語氣嚴肅:“朕問你們,新的下水道網絡,規(guī)劃如何?進展如何?”
負責此事的官員連忙出列,展開厚厚的圖紙:“陛下明鑒!臣等依陛下指示,摒棄舊式暗溝,全面采用新式水泥預制管道,構建分區(qū)域、多層級的地下排水系統。主排水管道直徑需達一人之高,足以容納工匠進入檢修。各區(qū)支線管網需確保雨水、污水分流,最終匯入預定凈化池或引出城外。只是……工程浩大,需挖掘全城街道,耗資巨萬,且對城內百姓生活干擾甚大……”
“再浩大,也要做!再困難,也要克服!”蘇寧斬釘截鐵,“遷都之事,不必急于一時。朕要的,不是一個金玉其外的新城,而是一座真正宜居、能夠傳承萬世的現代化都城!地上宮殿可以稍緩,但這地下的脈絡,必須先行!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基業(yè)!”
他走到窗前,望著外面塵土飛揚卻又生機勃勃的巨大工地,沉聲道:“傳朕旨意,北平改造,以地下管網建設為當前第一要務!調撥充足資金、人力,采用分段施工、夜間作業(yè)、搭建臨時通道等多種方式,盡量減少對百姓的滋擾。但要確保質量,朕要這地下長城,比地上的城墻更加堅固耐用!”
“至于遷都,”蘇寧轉過身,目光深邃,“待到這新城內外,地上地下,皆煥然一新,各項功能完備,水陸交通樞紐成型之時,再議不遲。如今,就讓南京繼續(xù)作為政治中心,而北平,則作為我們傾力打造的、面向未來的樣板與希望之城!”
“是!陛下?!?/p>
群臣領命,心中對皇帝的深謀遠慮與務實精神更為嘆服。
皇帝不僅要通過鐵路連接南北,更要親手改造一座千年古都,為其注入全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