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此時的朱元璋沉默了。
他踱步到窗前,望著窗外紛飛的雪花,心中五味雜陳。
這個孫子,竟然在半年前就預見到了今天的局面,還提前為母族安排好了退路。
這份遠見,這份決斷……
“常茂,”朱元璋轉(zhuǎn)身,目光如炬,“你們今日辭官,可有什么要求?”
常茂深吸一口氣,再次跪地:“皇爺,常家別無他求。只求……只求您看在先父常遇春為大明立下的汗馬功勞,看在先姐常氏侍奉懿文太子多年的情分上,讓我們常家?guī)ё咴薀?。?/p>
這個請求卻是讓朱元璋勃然變色:“荒唐!允熥是朱家的子孫,是大明的親王,豈能跟你們離開應天府!”
一旁的老二常升立刻泣聲說道:“皇爺,允熥如今命在旦夕,太醫(yī)都說他……他撐不過這個冬天。難道您忍心讓他在冰冷的王府中孤獨而終嗎?讓我們帶他回鳳陽吧,至少……至少讓他在親人的陪伴下走完最后一程……”
“住口!”朱元璋厲聲喝道,“朕已經(jīng)命奴兒干都司全力采集百年人參,定會保住允熥的性命!你們這是在詛咒親王嗎?”
此時一旁的常森突然重重叩首,額頭碰在金磚上發(fā)出沉悶的響聲:“既然皇爺不準我們帶走允熥,那能否請您為允熥擇一門親事?讓他不至于到死都是孤身一人??!他今天才十四歲,連個知冷知熱的人都沒有……”
說到最后,三位鐵骨錚錚的漢子都是已經(jīng)泣不成聲。
常茂更是伏地痛哭:“皇爺!允熥他才十四歲?。∪羰蔷瓦@么走了,連個后人都沒有,我們將來到了地下,如何向先父、先姐交代?。 ?/p>
三兄弟的哭聲在謹身殿內(nèi)回蕩,連侍立在一旁的太監(jiān)都忍不住別過臉去。
朱元璋看著痛哭流涕的常家兄弟,想起當年與常遇春并肩作戰(zhàn)的歲月,想起那個溫婉賢淑卻紅顏薄命的兒媳常氏,更想起那個聰慧過人卻如今氣若游絲的孫子。
他心中最堅硬的地方似乎被觸動了。
“夠了!”朱元璋的聲音有些沙啞,“朕……知道了。”
他走到御案前,提筆寫下一道手諭:“傳朕旨意,為吳王朱允熥遴選王妃。要求:家世清白,品行端正,年紀相當。著禮部即日辦理?!?/p>
寫罷,他將手諭交給常茂:“這樣,你們可滿意了?”
常家三兄弟接過手諭,連連叩首:“臣等……多謝皇爺恩典!”
朱元璋疲憊地揮揮手:“去吧!回到鳳陽后,好生過日子。朕……會照顧好允熥的?!?/p>
“臣等告退?!?/p>
……
看著常家兄弟退出殿外的背影,朱元璋久久不語。
他突然問身邊的樸不成:“你說,允熥讓常家辭官,真的只是為了保全他們嗎?”
樸不成謹慎地回答:“老奴愚鈍,但覺吳王殿下深謀遠慮,此舉必有深意?!?/p>
朱元璋冷笑一聲:“哼!他這是在做最后的安排。常家辭官,既消除了朕的疑心,也讓他們遠離了朝堂紛爭。好一個一石二鳥之計!這個孩子,就算躺在病榻上,做了活死人,也能把所有人都算計進去!”
而此時,常家三兄弟走出皇宮后,立即開始收拾行裝。
他們的動作之快,讓滿朝文武都為之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