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叔!您這是”
“啊,那個,走親戚!”李大有猛踩油門,拖拉機噴出一股黑煙跑了。
11
事情很快敗露。
那天下午,五個種植戶集體缺席交貨。
水花集團的采購主管皺著眉頭修改著發(fā)貨計劃,而李水花在電話里聽完匯報,只是淡淡說了句:“按合同辦事。”
馬得福聞訊趕來,在村委會大喇叭里喊話:“鄉(xiāng)親們,咱們跟水花集團白紙黑字簽的協(xié)議,不能做背信棄義的事啊!”
沒人響應。
連一向老實巴交的馬栓都小聲嘀咕:“得福,你是干部,可是一點也不向著我們”
三天后,違約潮達到頂峰。
近半種植戶把蘑菇運往縣城和銀川的農(nóng)貿(mào)市場,價格從最初的四元一路壓到三元五、三元。
李大有在市場上扯著嗓子喝:“新鮮雙孢菇,三塊錢一斤!比超市便宜多了!”
冷鏈車里的空間越來越寬松。
水花集團的銷售經(jīng)理苦笑著對馬得寶說:“現(xiàn)在每天只收得到兩噸貨,得砍掉一半的外省訂單?!?/p>
馬得寶急得滿嘴起泡。
他挨家挨戶勸說:“叔啊!咱不能只看眼前這點差價,水花集團給咱提供菌種、技術(shù),還包銷路”
“得了吧!”李大有打斷他,“沒有他們中間商,咱們掙得更多!”
第一個危機在第七天爆發(fā)。
銀川市場突然飽和,大量鮮菇無處可銷。
沒有冷鏈保護的蘑菇在烈日下迅速發(fā)黃變質(zhì),李大有拉去的三百斤蘑菇,最后以每斤八角錢的賤價處理給了飼料廠。
“怎么會這樣”李大有蹲在空蕩蕩的拖拉機旁,看著爛掉的蘑菇被鏟進垃圾車,“昨天還三塊呢”
馬栓更慘。
他聽信菜販子的話,把全部收成運到了省城,結(jié)果因為沒交“攤位費”,被城管沒收了大半。
剩下的一百斤在路邊賣了整整一天,價格從三元跌到一元五,最后連回家的油錢都不夠。
而此時的水花集團會議室里,李水花正在聽取市場報告。
“李總,目前寧夏本地市場已經(jīng)混亂,批發(fā)價跌至一元五。我們要不要降價收購”
李水花搖搖頭:“按合同執(zhí)行。合格的一級品還是兩塊三,但只收守信用的種植戶。
她轉(zhuǎn)向助理,“通知‘西北風情”和“蘭州拉面’各門店,明天起推出蘑菇特色菜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