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四十二年的初冬,蘇寧第一次踏入了裕王府的朱漆大門。
他在那座巍峨的琉璃照壁前駐足良久,目光凝在壁上的匾額。
竟是洪武皇帝的御筆“養(yǎng)德堂”三個鎏金大字。
筆力遒勁,隱有龍虎之氣,與嚴府那些浮華裝飾截然不同。
“這是成祖皇帝當年賜給王府的?!币返睦咸O(jiān)低聲提點,聲音里帶著幾分謹慎,“王爺每日寅時起身誦《孝經(jīng)》,雷打不動;巳時必習《資治通鑒》,至今已通讀三遍。蘇紀善切記,王爺最厭虛禮,但重實學……”
“多謝公公提醒?!?/p>
話音未落,廊下已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但見一個身著赤色龍紋便袍的青年疾步而來,袍角翻飛間帶著一陣清風。
正是裕王朱載坖。
“你就是蘇寧蘇安邦?”裕王不過二十出頭年紀,雙目炯炯有神。
“蘇安邦見過王爺?!?/p>
不等蘇寧完成行禮,裕王竟一把拉住他的衣袖,“來得正好!孤王方才讀《鹽鐵論》,心中疑惑難解——你說那桑弘羊,究竟該不該殺?”
這話問得石破天驚,滿堂侍從無不色變。
一旁的老太監(jiān)急得直使眼色,幾個侍讀的官員更是冷汗涔涔。
鹽鐵之政歷來敏感,更別說直言“該不該殺”這樣的誅心之論。
然而蘇寧卻從容整了整衣袖,緩緩道:“殿下此問,讓臣想起太史公在《平準書》中的見解。桑弘羊該不該殺,不在其人之罪,而在其政之得失。”
他微微一頓,見裕王聽得專注,便繼續(xù)道:“若沒有桑弘羊的鹽鐵專營,漢武帝拿什么北伐匈奴?又如何鑿空西域、開疆拓土?只是……”
“只是什么?”裕王急問。
“只是專營之策行至極端,便與民爭利,傷及國本。故而臣以為,殿下當思量的是:如何在國用與民生之間,尋得一個平衡?!?/p>
裕王眼睛一亮,撫掌大笑:“好個‘平衡’!這才是真學問!”
隨即轉身對侍從道:“把這些講案都撤了!往后蘇先生來講學,不必拘禮,孤王要聽的就是這樣的真知灼見!”
侍從們面面相覷,終究不敢違逆,連忙將那些沉重的講案搬開。
裕王親自執(zhí)起蘇寧的手,引他走向書房:
“蘇先生方才說平衡二字,正合孤意。今日咱們就從鹽鐵專營說起,先生務必暢所欲言……”
老太監(jiān)望著二人漸行漸遠的背影,輕輕拭了拭額角的汗珠,嘴角卻泛起一絲欣慰的笑意。
廊下的古柏在冬日的寒風中輕輕搖曳,仿佛也感知到這裕王府中,正在悄然發(fā)生著某種變化。
……
嘉靖四十三年的初春,裕王府的經(jīng)筵首次開講。
按照慣例,本該從《大學衍義》或《尚書》這些穩(wěn)妥的經(jīng)典開始。
然而誰都沒想到,蘇寧的第一課,就打破了沿襲多年的規(guī)矩。
這日清晨,裕王端坐書案前,兩側陪坐著王府屬官和幾位侍讀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