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辯解,只有呈現(xiàn)。
第三天,輿論反轉(zhuǎn)了。
有歐洲文化觀察者撰文:“當中國民間在自證清白時,某些‘專家’卻在偽造焦慮?!比諆?nèi)瓦合作方發(fā)來確認函:“展覽如期舉行,我們等著你們的光芒。”
首展開幕那天,天空湛藍如洗。
老工業(yè)區(qū)的廠房被改造成了臨時展廳,陽光從天窗斜落下來,灑在蘇繡的金線上,灑在山區(qū)教師用過的粉筆盒上,灑在一位侗族老奶奶親手縫制的童帽上。
人潮涌動,安靜而莊重。
一位法國老婦人站在粉筆盒前,突然落淚了。
她輕聲說道:“我女兒也在非洲教書……她說,黑板寫滿時,孩子的眼睛最亮?!?/p>
我看見陳昭陽派來的觀察員站在角落里,默默地拍下每一塊展板的說明,一句話也沒說,也沒發(fā)一條動態(tài)。
致辭時,我只說了一句:“我們不是來展示貧窮,而是來證明尊嚴?!?/p>
當晚,歐洲主流媒體紛紛跟進報道,《來自中國的草根光芒》《當普通人講述自己的故事》《文化不是權(quán)力的回音》……標題如星火燎原般擴散開來。
謝明遠發(fā)來最新情報:“李維漢原定下周的發(fā)布會推遲了,內(nèi)部會議新增了一個議題——‘應(yīng)對林致遠國際影響力的擴散’。”
我站在展廳外的臺階上,望著夜色中阿爾卑斯山的輪廓,終于緩緩地吐出了一口氣。
可就在這時,手機響了。
是王老師。
“巴黎方面重新聯(lián)系我了,”他的聲音低沉而謹慎,“愿意提供主展廳,在下季度‘全球文化治理論壇’期間做特別展中展?!?/p>
我的心跳猛地一滯。
“條件是——”他頓了頓,“你必須出席論壇,并在大會上發(fā)言。”
我閉上了眼睛,風(fēng)從湖面吹來,帶著一絲寒意。
這既是機會,也是戰(zhàn)場。
“我知道了?!?/p>
電話快掛斷時,王老師忽然又開口了,聲音壓得極低:
“林致遠……論壇主席團里,有李維漢的老同學(xué)?!?/p>
喜歡逆襲人生:外賣小哥的都市風(fēng)云請大家收藏:()逆襲人生:外賣小哥的都市風(fēng)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