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友茹出生的那個年代,國家正在搞轟轟烈烈的“掃盲運動”,從1949年到1964年,先后有1億華國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在1964年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的同時,順便對國民的文化素質(zhì)進行了調(diào)查統(tǒng)計。
當時,15歲以上的國民,文盲率從建國初期的80%,下降到了50%!
也就是說,在剛解放的時候,10個成年人里,頂天能找出2個識字的。
在轟轟烈烈的“掃盲運動”后,10個成年人能有5個識字的,這個進步不可謂不大!
湯友茹的聰明,就是被遍地都是文盲對比出來的……如果后續(xù)沒有堅持學習,小時候的聰明,長大后還剩幾分真的很難說。
夏曉蘭先是泄氣,隨即又打起精神。
“所以這么多年,小姑姑沒有找回家里,不是因為她出了什么意外,她可能就是記不住家在哪里了!”
這個說法,不僅能給夏曉蘭安慰,更能給湯宏恩安慰。
周誠也是這樣想的,夫妻倆都不愿意去想最壞的結(jié)果。
“我們假設(shè)湯小姑成功翻越了大山逃出去,她身上沒有介紹信,也沒有錢,肯定是跑不遠的。她只能先找個落腳的地方,安定下來,慢慢再做其他打算。我們以她跑掉的村子為中心輻射四周,先以50里為半徑去查,再擴張到100里,再到200里……持續(xù)投入人力,總能有個結(jié)果!”
夏曉蘭輕輕點頭,“一個女人要找個落腳地方,很有可能是改嫁,她不想被抓回去,不想被找到,嫁給另一個男人,自然會得到庇護。”
從天而降的老婆,誰會往外推啊?
夏曉蘭肯定不會這樣選,可湯友茹有什么更好的選擇么,沒有!
這個工作量不小,要調(diào)動太多人去找。
周誠的婚假基本上已經(jīng)用完了,夏曉蘭準備自己留在滇省。
“你先回瓊島吧,等這邊有個結(jié)果,我就去瓊島和你匯合?!?/p>
這都已經(jīng)是1月下旬了,瓊島地產(chǎn)也快沸騰了,夏曉蘭是肯定要去瓊島的。周誠也沒辦法,晚上有媳婦兒摟著睡和自己一個人睡,肯定是前者好,可他婚假結(jié)束了??!
好在不出意外,他會在瓊島呆幾年,而夏曉蘭未來兩三年的事業(yè)重心也在瓊島,夫妻倆時不時能見個面,不算兩地分居。
周誠一走,夏曉蘭馬上把尤麗從鵬城調(diào)來了。
“雖然有公安在調(diào)查,我們自己也不能傻等著,花錢雇人一起找,我要盡快把這附近都翻一遍……對了,你母親轉(zhuǎn)院到鵬城,還適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