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徹這才從白板前徹底轉(zhuǎn)過身,揉了揉有些發(fā)脹的額角,走到御案后坐下。
他看著趙鐸笑道:“本以為封爵授勛是件簡簡單單、皆大歡喜的事,沒想到真操辦起來,權(quán)衡功過,考量平衡,竟是如此耗費心神,比打一場硬仗還累?!?/p>
趙鐸捧著茶杯,連忙道:“陛下日理萬機,殫精竭慮,實乃臣等楷模。”
李徹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說這些套話。
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隨即眉頭微皺:“你這廝,給朕放這么多茶葉,想苦死朕?。俊?/p>
他又探頭看了一眼趙鐸杯中那寥寥幾片舒展的茶葉,不由失笑:“自己就放兩片,怎么,多放幾片茶葉,還能把朕喝窮了不成?”
趙鐸只能陪著憨笑。
李徹放下茶杯,神色稍正,問道:“好了,說正事吧,深夜匆忙入宮,可是有要緊事?”
趙鐸深吸一口氣,放下茶杯,將心中醞釀好的說辭道出:“回陛下,末將確有一事稟報?!?/p>
他隨即將晚間宴席上,部分軍官對爵位改革,特別是爵位不得世襲、以及勛爵待遇等方面流露出的不滿情緒,選擇性地匯報了一遍。
他刻意模糊了焦點,也沒提錢團長的名字,只說是軍中有人議論,避免將同僚架在火上烤。
那樣不僅于事無補,反而會讓自己在軍中陷入孤立。
李徹靜靜地聽著,自始至終也沒有追問具體是誰在非議。
他明白趙鐸的顧慮。
能跟自己說這些事情,代表趙鐸忠心。
而他沒有報出人名而邀功,說明他講義氣。
忠義雙全,李徹欣賞這種既顧全大局又不忘本分的做法。
待趙鐸說完,殿內(nèi)陷入短暫的沉默。
李徹輕輕嘆了口氣,目光有些悠遠(yuǎn),忽然問道:“趙鐸,朕記得你在征伐倭國時,曾率部半月之內(nèi)連克十余城,戰(zhàn)功彪炳?!?/p>
“其實按你的功勞,早該晉升軍長了,只是軍中職位有限,加之你統(tǒng)領(lǐng)的那個師是奉軍主力,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接手,朕便壓了壓你的晉升?!?/p>
“心中。。。。。。可曾覺得委屈?”
趙鐸心頭一震,立刻挺直腰板,肅然道:“末將不敢!倭國之勝,全賴陛下運籌帷幄,借藤原太后瓦解倭人斗志。”
“末將不過是依令而行,順勢而為,不敢居功,更不敢有半分委屈!”
李徹看著他緊張的樣子,笑了笑,擺手道:“功勞就是功勞,朕心里都記著,不會忘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