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有意與張兄更進一步,日后以兄弟相稱,不知兄長可愿接納我這個弟弟?”
他言辭懇切,說完也不等張謙回應,便后退半步,鄭重地拱手深深一揖:
“清源,見過兄長!”
他二人年齡相近,張謙年長一歲,自然為兄。
張謙被他弄得一愣,隨即一股暖流涌上心頭。
連忙伸手將他扶起,聲音帶著一絲顫抖:“賢弟。。。。。。何須如此大禮!我自是愿意!”
林清源這才起身,沖著張謙咧嘴一笑。
在他們寒暄之際,最后的榜單也宣讀完畢。
六百余名新科進士全部出現(xiàn),有名者無論名次高低,此刻都沉浸在喜悅之中。
畢竟得了進士功名,便等于拿到了入仕的敲門磚。
而接下來的殿試才是決定最終官職的關鍵,能入圍已是天大的勝利。
而那些名落孫山。。。。。。孫海者,則是神情各異。
大多數(shù)人都是垂頭喪氣,如喪考妣。
但也有人很快振作起來,握拳立誓:“此次是某學業(yè)不精,荒廢了光陰!”
“此番歸去,定當頭懸梁錐刺股,苦讀不輟,待下次恩科,再與諸君一較高下!”
這番豪言也激勵了部分尚有斗志的落榜者,紛紛附和,表示要卷土重來。
中榜者自然不會擺譜,紛紛回禮鼓勵。
當然,更多的人則是面色灰敗,默默轉(zhuǎn)身,悄然離開了皇城。
科舉的難度就擺在那里,心知肚明,自己不過是來碰運氣的濫竽充數(shù)之輩,再考多少次結(jié)果也是一樣。
與其在此徒增傷悲,不如回去靠著讀書人的虛名,繼續(xù)在家鄉(xiāng)混跡,直至家產(chǎn)徹底敗光。
一輩子渾渾噩噩也好,至少不必踏入官場再勾心斗角。
就在這時,護榜官馬忠再次上前,開口壓下了現(xiàn)場的嘈雜聲:
“恭喜諸位新科進士!”
“皇恩浩蕩,還請諸位隨本將入宮,拜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