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臣紛紛將目光投向諸葛哲,皆是有些驚訝。
諸葛哲、霍端孝二人可是一對好搭檔,同為李徹的親密近臣,在朝堂上配合極其默契。
便是有所分歧,也會含蓄地指出,可從未如此針尖對麥芒過。
李徹看向諸葛哲,心中倒是清楚他為何反應如此強烈。
諸葛哲是前朝世家,闔家被逼迫到關外,對這些大慶世家恨之入骨。
而霍家是本朝望族,對本朝世家并無太多私仇。
立場不同,決定了二人的態(tài)度不同。
果然,諸葛哲義正嚴詞道:“此等背主求榮之輩,今日能叛偽帝,他日焉知不會再叛陛下?”
“若允其投降,不僅寒了前線死戰(zhàn)將士之心,更是在軍中埋下隱患。”
“當趁其勢危,一舉蕩平,以絕后患!”
兩位重臣觀點鮮明,各執(zhí)一詞。
很快,其他大臣也紛紛加入議論。
有支持霍端孝者,認為應減少傷亡,盡快恢復民生。
也有力挺諸葛哲者,認為對反復無常者絕不能手軟。
李徹高坐其上,認真聽著每一位臣子的陳述,并未立刻發(fā)表意見。
爭論持續(xù)了約莫一炷香的功夫,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
見一時難以統(tǒng)一,李徹抬手虛按,止住了朝堂的喧嘩。
“好了,此事容后再議。”
李徹話鋒一轉(zhuǎn),語氣帶上了一絲冷冽:
“偽帝想躲到瓊州當海島奇兵,朕還不答應呢,瓊州島也是大慶的土地,大慶的土地沒有一寸是多余的?!?/p>
眾臣雖然不清楚‘海島奇兵’是個什么玩意,但還是能聽出李徹的態(tài)度,紛紛噤聲。
“諸卿,決戰(zhàn)就在眼前,兵部商討了數(shù)日,給了朕兩個方案。”
“一是在南軍渡海途中,于海上攔截,打一場海戰(zhàn);二,是放其殘部登島,我軍隨后圍島,打一場殲滅戰(zhàn)?!?/p>
李徹繼續(xù)說道:“海戰(zhàn)風險大,風浪難測,若不能全殲,殘敵流竄海上,剿滅起來更為麻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