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為啥要當官,為的只是那點俸祿?
哪個世家沒有萬貫家財?
之所以當官,不就是看中了那點特權嘛。
而若是以法律限制了特權,又從民眾中取士,則世家再也無法控制朝廷選官。
【若使君權直抵草野,必致管窺蠡測,擾民生產(chǎn);若縱官吏代天行權而無約束,則必生蠹蟲,啃噬國本。
唯有君王持衡于上,以法度束官吏于中,以民心映得失于下。
三者相維,則權不敢濫,民不敢欺,官不敢腐。
如此,則君位愈尊而民不怨,官權愈明而國不危,民心愈安而邦可固。
大慶之興,基于此互相監(jiān)察、各安其分之道也。
臣淺見如此,伏惟陛下圣裁?!?/p>
看到這里,李徹放下卷子,并未立刻言語,而是先舒了一口氣。
隨即,竟是撫掌大笑起來:“好!好一個‘君主治吏不治民’!”
“此子膽魄的確驚人,視君權如馭車之策,視官吏如執(zhí)杖之人,將朕這天子置于執(zhí)鞭掌總之位,卻把具體治理之權交予法度與民心監(jiān)督?!?/p>
“哈哈,確是。。。。。。言之有物,發(fā)人深省,其中一些觀點深合朕意!”
下方一直觀察皇帝神色的諸葛哲,心中懸著的大石這才徹底落下,不由得暗暗松了口氣。
這篇文章妄議皇權,堪稱大不敬,他之所以敢呈遞御前,正是基于對李徹的了解。
知道陛下求才若渴,且思維開闊,非是那等聽不得逆耳之言的昏聵之君。
如今看來,果然賭對了。
李徹笑罷,意猶未盡,又拿起那份卷子,仔細回味。
他提起朱筆,在幾處最為精彩的論述旁,一一畫上醒目的朱圈,以示嘉許。
沉吟片刻,他準備評定等級。
按照心中標準,此文見識超卓,膽魄無雙,理應為‘上’。
但筆尖剛落,他又覺‘上’之一字,似乎還不足以彰顯此文在他心中的分量。
他猶豫了一下,手腕微動,在‘上’字之后,又鄭重地添了一個‘上’字。
上上!
這是此次科舉閱卷以來,給出的第一個,也是李徹給出的第一個‘上上’之評!
此評既出,意味著這份考卷的主人只要后續(xù)審查無誤,必將在此次恩科中脫穎而出,名動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