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想想圣旨最后的賞賜是什么?”
鄭芝龍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問出了一個問題,眾人脫口而出的給出了答案。
“尚方劍?”
“御批《春秋》及《左傳》?”
“對!”
……
聽著大哥的回應,眾人眉頭緊皺了起來。
“大哥,尚方寶劍我能理解,陛下是擔心前線瞬息萬變的局勢,來回稟報遺失戰(zhàn)機,賜尚方寶劍是為了讓您自行決斷。
這是代表著極致的信任,是對其能力與人品的最高肯定。
但這《春秋》及《左傳》是什么意思?”
“豹哥,尚方劍你只看到了權利但沒有看到背后潛在的沉重責任和危險。這玩意既是克敵制勝的神器,也是懸在自己頭頂?shù)睦麆Γ懿挥米詈貌灰玫暮?。?/p>
“咱們這四千余人,就算是沒有尚方寶劍也沒人敢不聽調令吧,用不用是無所謂,主要還是信任,我現(xiàn)在就想知道那兩本書是什么意思?”
“大哥,您就別賣關子了?!?/p>
“讓你們好好讀書不聽,非得舞槍弄棒的,以后這事兒出在你們身上非得出問題不可?!?/p>
鄭芝龍狠狠的瞪了眾人一眼:“這兩本書儒家經(jīng)典中最為強調尊王攘夷、華夷之辨和君臣大義的著作,
春秋以對戰(zhàn)爭的精彩描寫和深刻洞察而聞名,它記錄的不僅是戰(zhàn)場的廝殺,更是戰(zhàn)前的政治博弈、外交謀略和戰(zhàn)后的局勢處理。
并且從其中記錄的各種案例領悟戰(zhàn)爭的更高境界,成為一名有勇有謀的儒將。
左傳則是深刻揭示了軍事是政治的延續(xù),讀《左傳》,能讓武將明白軍事行動必須與國家的整體政治戰(zhàn)略相配合。
賞賜這兩本書是希望武將不僅懂軍事,更要明大義,其征戰(zhàn)必須服務于捍衛(wèi)儒家秩序和王權正統(tǒng)。
更是從只知廝殺的爪牙之臣,轉變成了可以與之探討治國平天下道理的社稷之臣。
我這么說,你們明白了嗎?”
眾人先是點了點頭,然后又搖了搖頭,眼中有著幾許的迷茫。
整體上他們沒有聽懂,但他們聽懂了儒將、政治戰(zhàn)略、治國平天下、社稷之臣等幾個詞。
只是一方封疆大吏,談什么政治戰(zhàn)略?談什么治國平天下?
遠在千里之外,你有時間、有機會和皇帝談這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