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那次看起來不重要的交流,此刻如煩人的亂水,在玉闕仙尊的心中激蕩。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當時的惘然,在此刻,化作玉闕仙尊心頭的了然。
只是這種了然,也更進一步的讓他遠離了最開始的自我。
玉闕仙尊抬眼,整個人已經瞬移到了凈土宗山巔宮殿的邊緣。
四靈界的荒蕪景象,在他面前鋪展開來。
他什么都不想做,他只是想動一動。
就像困在涸轍之中的魚兒,想要呼吸。
魚兒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玉闕仙尊也不知道自己的選擇,究竟是對是錯。
在求真的盡頭,玉闕仙尊站到了無知的大恐怖之中。
身體在空間上的移動,只是他在無知之下的某種恐懼具象化的釋放。
意義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可對于矗立大道之巔,矗立眾生之巔的逐道者而言,意義又是自我修行的本身。
比如,水尊可以定義真假,所以多數(shù)時候不在乎真假。
曾經的玉闕仙尊,時常艱難的求真,思考畢方的布局是什么,青蕊的暗子是什么,小魚背后到底藏著怎樣的利益訴求。
那時候,每有所得,總歸會反映在玉闕仙尊眼界和見識的提高上,反映在他對修行界和修行本身理解的深入上。
可當站在求真的盡頭,暴露于對前路無知的恐懼中后,求真已經無法換來某種具體的或是不具體的獎勵了。
“我應當不是恐懼,而是一種茫然?”玉闕仙尊對著空蕩蕩的宮殿自言自語。
其實,用恐懼來形容玉闕仙尊的心態(tài),不算太對。
他的修行,已經幫他遠離了那個弱小的王玉樓,恐懼這種感情和心理上的概念,也基本不可能于其身體、靈魂中停留。
準確的去描述,應當是茫然。
茫然什么?
真的沒有路了。
玉闕仙尊面前,沒有現(xiàn)成的、正確的路,沒有可以完全放心參考且能提供確定收益的路,沒有更高更遠更玄妙的層次。
修仙修玄,到了極致又該如何?
一切有為法、一切因果功、一切靈慧圣、一切玄妙、平庸、強大、堅毅、超凡、尋常凡俗市井百態(tài)、群仙臺吵吵嚷嚷、簸籮會算計無限、四靈界土鱉亂斗世間所有的一切,不過變化而已。
當真正意識到自己前面沒有路的這一刻,玉闕仙尊終于站到了個體修行超脫的盡頭。
所謂境界名,是最不重要的,金丹可以叫金丹,也可以叫道祖,叫金仙,叫圣人,當然,也能叫天帝,叫火影,叫至尊。
力量層次的高低,不取決于名,而在于絕對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