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明王歌辭·長歌引
王融
周雅聽休明,齊德覯升平。
紫煙四時合,黃河萬里清。
翠柳蔭通街,朱闕臨高城。
方轂雷塵起,接袖風(fēng)云生。
酣笑爭日夕,絲管互逢迎。
徂年無促慮,長歌有馀聲。
……
賞析:
《齊明王歌辭·長歌引》是一首描繪盛世景象、歌頌太平的詩作,作者通過細膩筆觸勾勒出一幅繁榮昌盛、祥和歡樂的畫面,展現(xiàn)出對齊國德政與升平之世的贊美。
一、開篇立意:德政與太平的愿景
“周雅聽休明,齊德覯升平”,詩的開篇將齊國的德政與《周雅》相提并論。《周雅》作為《詩經(jīng)》中體現(xiàn)周朝政治清明、歌頌盛世之作,此處以其為比,表明齊國的德政如同周時那般美好,使國家迎來升平之象。這兩句為全詩奠定了歌頌的基調(diào),直接點明詩歌主旨,展現(xiàn)出對國家德政和太平盛世的贊美與認同。
二、自然與城市景觀:祥瑞與繁榮的彰顯
1。
自然祥瑞之象:“紫煙四時合,黃河萬里清”描繪出祥瑞的自然景觀。紫色云煙在古代常被視為祥瑞,“四時合”強調(diào)祥瑞之氣終年不散,寓意國家吉祥如意?!包S河萬里清”更是以黃河的清澈,象征國家政治清明、太平長久。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清澈被賦予了深刻的政治寓意,展示出一種宏大而美好的盛世氣象。
2。
城市繁榮之景:“翠柳蔭通街,朱闕臨高城”將視角轉(zhuǎn)向城市。翠綠的柳樹成蔭,遮蔽通街,既描繪出城市環(huán)境的優(yōu)美,也暗示出社會的安定與繁榮,人們有閑情去營造和維護這樣宜人的街景。朱紅色的宮闕高聳,面臨高城,凸顯出城市建筑的宏偉壯麗,展現(xiàn)出國家的威嚴與昌盛,體現(xiàn)出都城作為政治中心的繁榮與莊重。
三、社會活動:熱鬧與歡樂的寫照
1。
車馬行人的繁華:“方轂雷塵起,接袖風(fēng)云生”生動描繪了城市中熱鬧的場景。車輛并行,車輪滾動揚起如雷般的塵土,展現(xiàn)出交通的繁忙;人們衣袖相接,仿佛涌起風(fēng)云,極言人口的密集與熙熙攘攘的熱鬧氛圍。此句從動態(tài)角度刻畫社會活動,讓讀者感受到城市的活力與生機,進一步渲染出盛世的繁榮景象。
2。
娛樂活動的歡樂:“酣笑爭日夕,絲管互逢迎”描繪人們盡情歡笑,從早到晚沉浸在歡樂之中,各種樂器相互奏響應(yīng)和?!昂ㄐΑ蓖怀鋈藗儦g樂的程度,“爭日夕”強調(diào)歡樂持續(xù)的時間之長,絲管之聲則營造出歡快愉悅的氛圍,展現(xiàn)出盛世之下人們生活的無憂無慮、盡情享受,反映出社會的和諧與富足。
四、情感與主題升華:無虞與長歌的感慨
“徂年無促慮,長歌有馀聲”在描繪了盛世景象后,表達出對歲月的感慨。過往的歲月沒有緊迫的憂慮,人們生活安定,無需為生計或戰(zhàn)亂擔(dān)憂?!伴L歌有馀聲”寓意著對這太平盛世的歌頌將余音裊裊,不絕于耳,不僅是對當(dāng)下盛世的贊美,更傳達出希望這種繁榮昌盛能長久延續(xù)的美好愿望,使詩歌主題得到升華,從單純的景象描繪上升到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期許與祝福。
五、藝術(shù)特色:全景描繪與豐富意象
1。
全景式描繪:詩歌從自然景觀到城市風(fēng)貌,再到社會活動與人們的情感,進行了全景式的描繪。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描寫,構(gòu)建出一個完整的盛世畫面,使讀者全面感受到齊國的繁榮昌盛與和平安樂,增強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