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鐃歌十五首思悲公篇
何承天
思悲公,懷袞衣。
東國何悲,公西歸。
公西歸,流二叔,
幼主既悟,偃禾復。
偃禾復,圣志申,
營都新邑,從斯民。
從斯民,德惟明,
制禮作樂,興頌聲。
興頌聲,致嘉祥,
鳴鳳爰集,萬國康。
萬國康,猶弗已;
握發(fā)吐餐,下群士。
惟我君,繼伊周,
親睹盛世,復何求。
……
賞析:
《思悲公篇》以獨特的敘事與抒情方式,借周公之事,展現(xiàn)了周初的政治風云變幻,歌頌了周公的功績以及周王朝的德政,同時蘊含著對后世君主的期望,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與政治寓意。
一、以周公故事為線索,展現(xiàn)政治風云
1。
開篇奠定情感基調(diào):“思悲公,懷袞衣”,開篇點明對“悲公”(周公)的追思,“袞衣”象征其尊貴身份,為全詩定下莊重的基調(diào),引發(fā)讀者對周公事跡的關注。
2。
敘述政治事件:“東國何悲,公西歸”,通過東國之人對周公西歸的悲痛,側(cè)面反映周公在東國的影響力,也暗示周初局勢的復雜?!肮鳉w,流二叔”直接敘述周公流放管叔、蔡叔這一重大政治事件,展現(xiàn)周公為維護周王朝統(tǒng)治的果斷決策。管叔、蔡叔因不滿周公攝政而叛亂,周公毅然東征平叛,此句凸顯周公面臨內(nèi)憂時的政治智慧與堅定決心。
3。
體現(xiàn)政治轉(zhuǎn)機:“幼主既悟,偃禾復”,“幼主”指周成王,成王起初對周公有所誤解,后明白周公忠誠,“偃禾復”象征君臣嫌隙消除,局勢恢復穩(wěn)定。這一轉(zhuǎn)變體現(xiàn)周公攝政的艱難與最終成功,也表明成王能明辨是非,為周王朝的興盛奠定基礎。
二、歌頌周公功績,宣揚德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