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香方序
范曄
麝本多忌,過分必害;沉實易和,盈斤無傷。零藿虛燥,詹唐黏濕。甘松蘇合、安息郁金、柰多和羅之屬,并被珍于外國,無取于中土。又棗膏昏鈍,甲煎淺俗,非唯無助于馨烈,乃當彌增于尤疾也。
……
賞析:
《和香方序》雖篇幅短小,卻內涵豐富,以香料特性為切入點,巧妙映射社會現(xiàn)象與人物品性,展現(xiàn)出范曄獨特的觀察視角與文學造詣。
一、精妙入微的香料品鑒
1。
特性洞察:范曄對各類香料特性把握精準。如麝香“多忌,過分必害”,點明其使用需謹慎,過量有害;沉香“沉實易和,盈斤無傷”,凸顯其質地堅實、易于調和且用量寬容的特點。零陵香與藿香“虛燥”,詹糖香“黏濕”,寥寥數(shù)語,將香料特性勾勒得細致入微,反映出他對香料知識的深厚積累與深刻理解,為后文借香喻人奠定基礎。
2。
地域品鑒差異:文中提及甘松、蘇合香等多種香料“被珍于外國,無取于中土”,揭示了不同地域對香料價值認知的差異,展現(xiàn)出當時中外香料文化交流背景下,香料品鑒標準的多元性。
二、借香喻人的深刻寓意
1。
品性隱喻:《和香方序》并非單純香料介紹,而是借香料暗指朝中人物。麝香的多忌、零藿的虛燥、詹唐的黏濕等特性,對應不同人的品性與行事風格,以香料特性類比人的性格缺陷或特質,巧妙且隱晦地對人物進行評價,展現(xiàn)出范曄對周圍人物的觀察與思考。
2。
社會現(xiàn)象折射:通過對棗膏“昏鈍”、甲煎“淺俗”的描述,指出這類香料不僅無益于香氣提升,反而增添弊病,影射當時社會中一些人或現(xiàn)象看似有用,實則有害,對社會風氣進行了委婉批判。這種借物喻人的手法,在有限文字內傳達豐富社會內涵,使文章具有深刻的諷刺意味與警示意義。
三、簡潔質樸的語言風格
全文語言簡潔明快,不事雕琢,以質樸文字準確傳達香料特性與深層寓意。范曄用詞精準,寥寥數(shù)語勾勒香料全貌,又將其與社會現(xiàn)象緊密相連,使文章言簡意賅,卻意味深長。這種簡潔質樸的文風,不僅體現(xiàn)其深厚文字功底,更使文章易于理解,增強了表現(xiàn)力與感染力。
……
解析:
1。
麝本多忌,過分必害
-
香料特性解析:麝香,作為名貴香料,在中醫(yī)藥及香道領域應用廣泛。這里指出麝香存在諸多使用禁忌。從藥理角度,麝香性辛、溫,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等功效,但因其活血之力較強,孕婦等特定人群忌用,使用過量可能導致嚴重后果,如流產等,所以說“過分必害”。
-
潛在寓意:此句借麝香特性,隱喻人或事物若過度使用自身優(yōu)勢,不加以節(jié)制,原本有益的特質也會帶來危害,如同在社會生活中,有些人恃才傲物,過度施展自身才能,反而給自己或他人帶來不良影響。
2。
沉實易和,盈斤無傷
-
香料特性解析:沉香質地堅實,香氣醇厚內斂。其香性溫和,與其他香料搭配時,能很好地融合,即便使用較大劑量(盈斤),也不會破壞整體香方的和諧,且對人體無害。這體現(xiàn)了沉香良好的兼容性與穩(wěn)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