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徵士誄
顏延之
夫璇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豈其深而好遠哉?蓋云殊性而已。故無足而至者,物之藉也;隨踵而立者,人之薄也。若乃巢、高之抗行,夷、皓之峻節(jié),故已父老堯、禹,錙銖周、漢,而綿世浸遠,光靈不屬,至使菁華隱沒,芳流歇絕,不其惜乎!雖今之作者,人自為量,而首路同塵,輟涂殊軌者多矣。豈所以昭末景、泛余波?
有晉征士潯陽陶淵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長實素心;學非稱師,文取指達。在眾不失其寡,處言每見其默。少而貧苦,居無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給。母老子幼,就養(yǎng)勤匱。遠惟田生致親之議,追悟毛子捧檄之懷。初辭州府三命,后為彭澤令。道不偶物,棄官從好。遂乃解體世紛,結志區(qū)外,定跡深棲,于是乎遠。灌畦鬻蔬,為供魚菽之祭;織絇緯蕭,以充糧粒之費。心好異書,性樂酒德,簡棄煩促,就成省曠,殆所謂國爵屏貴、家人忘貧者與?有詔征為著作郎,稱疾不到。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潯陽縣之某里。近識悲悼,遠士傷情,冥默福應,嗚呼淑貞。
夫?qū)嵰哉C華,名由謚高,茍允德義,貴賤何筭焉。若其寬樂令終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謚典,無愆前志。故詢諸友好,宜謚曰“靖節(jié)征士”。其辭曰:
物尚孤生,人固介立,豈伊時遘,曷云世及。嗟乎若士,望古遙集,韜此洪族,蔑彼名級。睦親之行,至自非敦,然諾之信,重于布言。廉深簡潔,貞夷粹溫,和而能峻,博而不繁。依世尚同,詭時則異,有一于此,兩非默置。豈若夫子,因心違事,畏榮好古,薄身厚志。世霸虛禮,州壤推風,孝惟義養(yǎng),道必懷邦。人之秉彝,不隘不恭,爵同下士,祿等上農(nóng)。度量難鈞,進退可限,長卿棄官,稚賓自免。子之悟之,何悟之辨,何悟之辨,賦辭歸來,高蹈獨善。亦既超曠,無適非心,汲流舊巘,葺宇家林。晨煙暮靄,春煦秋陰,陳書綴卷,置酒弦琴。
居備勤儉,躬兼貧病,人否其憂,子然其命。隱約就閑,遷延辭聘,非直也明,是惟道性。糾纏斡流,冥漠報施,孰云與仁,實疑明智。謂天蓋高,胡愆斯義,履信曷憑,思順何置。年在中身,疢維痁疾,視死如歸,臨兇若吉。藥劑弗嘗,禱祀非恤,傃幽告終,懷和長畢。嗚呼哀哉!敬述靖節(jié),式遵遺占,存不愿豐,沒無求贍。省訃卻賻,輕哀薄斂,遭壤以穿,旋葬而窆,嗚呼哀哉!
深心追往,遠情逐化,自爾介居,及我多暇。伊好之洽,接閻鄰舍,宵盤晝憩,非舟非駕。念昔宴私,舉觴相誨。獨正者危,至方則閡。哲人卷舒,布在前載,取鑒不遠,吾規(guī)子佩。爾實愀然,中言而發(fā),違眾速尤,迕風先蹶。身才非實,榮聲有歇,睿音永矣,誰箴余闕。嗚呼哀哉!仁焉而終,智焉而斃,黔婁既沒,展禽亦逝。其在先生,同塵往世,旌此靖節(jié),加彼康惠。嗚呼哀哉!
……
賞析:
《陶征士誄》是南朝文學家顏延之在好友陶淵明去世后為其撰寫的誄文。以下是對《陶征士誄》的賞析:
1。整體結構:文章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是散文寫成的序文,后一部分是韻文寫成的誄辭。序文通過指出古代高尚之士的操行峻節(jié)至今已歇絕,慨嘆菁華隱沒、世風日下,來突出陶淵明的形象品格,接著介紹陶淵明的生平事跡和志趣愛好;誄辭中先述陶淵明的品行德操,然后追述他們生前的友誼,表達深切的哀悼之意。
2。內(nèi)容分析
-
對陶淵明品格的贊頌:序文中將陶淵明比作“璇玉”“桂椒”,暗示他具有非凡的美好品質(zhì)卻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稱其有“巢、高之抗行,夷、皓之峻節(jié)”,把他與巢父、伯成子高、伯夷、商山四皓等古代高士相提并論,贊揚他不慕利祿富貴,蔑視名級,具有高潔的操守。誄辭里也提到“物尚孤生,人固介立”,強調(diào)陶淵明特立獨行的品格,還從多方面具體闡述,如“廉深簡潔,貞夷粹溫,和而能峻,博而不繁”,全面地展現(xiàn)了陶淵明廉潔、正直、純粹、溫和又剛峻、博學而不蕪雜等美好品德。
-
對陶淵明生平的概述:序文講述了陶淵明的一生,從“弱不好弄,長實素心;學非稱師,文取指達”的年少時期,到“少而貧苦,居無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給”的貧困生活,以及他“初辭州府三命,后為彭澤令。道不偶物,棄官從好”的仕途經(jīng)歷,還有后來“灌畦鬻蔬”“織絇緯蕭”的隱居生活,以及“有詔征為著作郎,稱疾不到”的情節(jié),清晰地勾勒出陶淵明的人生軌跡,讓讀者能全面了解陶淵明的一生,展現(xiàn)了他率意任真的精神特征。
-
對二人友誼的追敘:誄辭中“深心追往,遠情逐化,自爾介居,及我多暇。伊好之洽,接閻鄰舍,宵盤晝憩,非舟非駕”,描繪了兩人過往親密的交往,如白天一起盤桓,夜晚一起休息,展現(xiàn)了他們之間深厚的情誼?!澳钗粞缢剑e觴相誨”則回憶了他們曾在宴飲時相互勸誡的場景,體現(xiàn)出兩人之間推心置腹的友情。
3。情感表達
-
哀悼之情:全文籠罩著對陶淵明去世的哀傷之情,如“嗚呼哀哉”多次出現(xiàn),直接抒發(fā)了作者對好友離世的悲痛。從對陶淵明生平的敘述到對其品德的贊美,字里行間都滲透著顏延之對陶淵明的不舍與懷念。
-
敬佩之意:作者對陶淵明的品德、操行和人生選擇充滿敬佩,高度贊揚了陶淵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堅守自我的高尚品質(zhì),以及他棄官歸隱、追求自由和內(nèi)心寧靜的人生態(tài)度,認為他是當世難得的高士。
4。藝術特色
-
駢體行文:本文采用駢體文的形式,句式整齊,對仗工整,富有韻律美和節(jié)奏感,使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增強了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同時用典豐富,如“田生致親之議”“毛子捧檄之懷”“長卿棄官”“稚賓自免”等,通過這些典故,不僅簡潔地表達了豐富的內(nèi)容,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蘊。
-
語言風格:語言莊重典雅,用詞精準,既符合誄文的文體要求,又能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作者的情感和對陶淵明的評價,沒有虛夸諛美之風,以質(zhì)樸而真摯的語言,寫出了陶淵明獨特的精神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