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性論
何承天
夫兩儀既位,帝王參之,宇中莫尊焉。天以陰陽分,地以剛柔用,人以仁義立。人非天地不生,天地非人不靈,三才同體,相須而成者也。故能稟氣清和、神明特達。情綜古今,智周萬物。妙思窮幽賾,制作侔造化。歸仁與能,是為君長。
撫養(yǎng)黎元,助天宣德。日月淑清,四靈來格;祥風協(xié)律,玉燭揚暉。九谷芻豢,陸產水育;酸咸百品,備其膳羞。棟宇舟車,銷金合土;絲纻玄黃,供其器服。文以禮度,娛以八音。庀物殖生,罔不備設。夫民用儉則易足,易足則力有余,力有余則志情泰,樂治之心于是生焉。事簡則不擾,不擾則神明靈,神明靈則謀慮審,濟治之務于是成焉。故天地以儉素訓民,乾巛以易簡示人,所以訓示殷懃若此之篤也。安得與夫飛沈蠉蠕并為眾生哉!
若夫眾生者,取之有時用之有道。行火俟風暴,畋漁候豺獺,所以順天時也。大夫不麛卵,庶人不數(shù)罟。行葦作歌,宵魚垂化,所以愛人用也。庖廚不邇,五犯是翼。殷后改祝,孔釣不網(wǎng),所以明仁道也。至于生必有死,形弊神散;猶春榮秋落,四時代換。奚有于更受形哉?詩云:“愷悌君子,求福不回?!毖院氲乐谝岩病H笤谔?,言精靈之升遐也。若乃內懷嗜欲,外憚拳教。慮深方生,施而望報。在昔先師,未之或言。余固不敏,罔知請事焉矣。
……
賞析:
《達性論》為何承天所著,旨在探討人與自然、人與萬物的關系,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與責任,蘊含深刻的哲學思考與人文關懷。
一、核心觀點與思想內涵
1。
人在宇宙中的獨特地位:開篇點明
“夫兩儀既位,帝王參之,宇中莫尊焉”,強調天地人三才中,人地位尊崇。人以仁義立身,非天地不能生存,而天地無人則無靈動。人稟氣清和、神明特達,能情綜古今、智周萬物,在宇宙中扮演關鍵角色,此觀點突出人的主觀能動性與獨特價值。
2。
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文中提到對萬物
“取之有時用之有道”,如
“行火俟風暴,畋漁候豺獺”,體現(xiàn)順應天時、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理念。同時,倡導
“大夫不麛卵,庶人不數(shù)罟”
等,強調對生命的尊重,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tài)智慧。
3。
道德與仁道的彰顯:通過
“庖廚不邇,五犯是翼。殷后改祝,孔釣不網(wǎng)”
等典故,闡述明仁道的重要性。人不僅要滿足自身需求,更要遵循道德準則,以仁道對待萬物,反映了作者對道德修養(yǎng)和社會倫理的重視。
4。
對生死的豁達態(tài)度:“至于生必有死,形弊神散;猶春榮秋落,四時代換。奚有于更受形哉?”
表達出對生死的自然看法,認為生死如四季更替般自然,否定靈魂轉世等觀念,體現(xiàn)出一種理性、豁達的生死觀。
二、藝術特色
1。
邏輯嚴謹:文章從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談起,逐步論述人與自然關系、道德仁道以及生死觀,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次分明。先強調人的獨特性,為后續(xù)對人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要求做鋪墊;接著闡述人與自然相處原則,引出仁道的重要性;最后以豁達生死觀收束,邏輯連貫,論證有力。
2。
用典豐富:多處運用典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