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施政理想與期待:“幸帝德之方升,值天綱之未毀。既除舊而布新,故化民而俗徙”,詩人慶幸處于帝德上升、綱紀未毀的時代,希望推行新政,改變民俗?!安ペw俗以南徂,扇齊風以東靡。乳雉方可馴,流蝗庶能弭”,以“乳雉馴”“流蝗弭”等典故,表達讓百姓安居樂業(yè)、社會穩(wěn)定的期望?!扒逍某C世濁,儉政革民侈”表明以清廉之心矯正世俗污濁、以儉樸之政革除百姓奢侈之風的施政理念。最后“秩滿歸白云,淹留事芝髓”,又表達任期滿后回歸自然、修身養(yǎng)性的愿望。
二、藝術特色
1。
生動的景物描寫:詩人善用細膩筆觸描繪自然景觀,“掣曳寫流電,奔飛似白虹”將瀑布比作流動的閃電、飛舞的白虹,生動展現(xiàn)其奔騰氣勢;“洞井含清氣,漏穴吐飛風。玉竇膏滴瀝,石乳室空籠”通過描寫山洞、石穴、玉竇、石乳,營造神秘氛圍,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山東山水的壯美與神奇。
2。
用典自然巧妙:詩中多處用典,如“乳雉馴”出自《后漢書·魯恭傳》,“流蝗弭”可能化用相關典故,以古喻今,自然貼切地表達施政理想,豐富詩歌內涵,增強表現(xiàn)力與文化底蘊,使詩歌表意更含蓄深刻。
3。
情感真摯且層次豐富:從對自然風光的贊美,到為官矛盾心態(tài)的流露,再到施政理想的表達,最后回歸自然的渴望,情感層層遞進,真實反映詩人復雜心境。這種真摯豐富的情感,易引發(fā)讀者共鳴。
4。
結構清晰合理:詩歌先描繪山東自然景觀,接著闡述自身矛盾心態(tài),再表明施政理想,最后說明任滿后的打算,脈絡清晰,結構嚴謹,各部分緊密關聯(lián),共同構成完整的詩歌內容。
……
解析:
1。
被褐守山東,山東萬嶺郁青蔥
-
解析:
“被褐”描繪詩人身著粗布衣服,暗示其不以華服彰顯身份,或許意在傳達一種淡泊質樸的處世態(tài)度。
“守山東”表明詩人身處山東任職,肩負一定職責。緊接著,“山東萬嶺郁青蔥”生動展現(xiàn)出山東地區(qū)山巒連綿,漫山遍野郁郁蔥蔥的景象。此句通過視覺描寫,以“郁青蔥”三字,將群山的生機與活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為全詩描繪出一幅壯闊而充滿生機的背景畫面,奠定了對山東自然風光贊美的基調。
2。
兩溪共一瀉,水潔望如空
-
解析:前句描繪兩條溪流匯聚,一同傾瀉而下的動態(tài)場景,“共一瀉”體現(xiàn)出水流的磅礴氣勢,賦予畫面以動感與活力。后句著重刻畫溪水的清澈,“水潔望如空”,詩人以天空的澄澈來比喻溪水的潔凈,強調溪水純凈透明,幾乎讓人感覺不到水的存在,仿佛是虛空一般,這種以景喻景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凸顯了水的清冽之美,進一步豐富了山東山水畫卷的美妙之處。
3。
岸側青莎被,巖間丹桂叢
-
解析:
“岸側青莎被”描繪溪邊一側,青嫩的莎草像被子一樣覆蓋著地面,“被”字用得巧妙,賦予莎草一種蔓延、鋪展的動態(tài)感,展現(xiàn)出植物生長的繁茂狀態(tài)。
“巖間丹桂叢”則描寫在山巖之間,一叢叢丹桂生長其中。丹桂不僅點明植物種類,其本身在文化意象中常象征美好與高潔。此兩句從溪邊到山巖,通過描寫不同位置的植物,營造出清幽、美好的氛圍,為山水之景增添了細膩與雅致。
4。
上瞻既隱軫,下睇亦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