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子歌其二
劉徹
河湯湯兮激潺湲,
北渡回兮迅流難。
搴長茭兮湛美玉,
河伯許兮薪不屬。
薪不屬兮衛(wèi)人罪,
燒蕭條兮噫乎何以御水!
頹林竹兮楗石菑,
宣房塞兮萬福來。
……
全文賞析:
《瓠子歌其二》是漢武帝在治理瓠子決口時所作,生動展現(xiàn)了治水過程中的艱難險阻、各方狀況以及漢武帝對成功治水的強烈期盼。
1
內(nèi)容結構
描繪水情,突出艱難:“河湯湯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難”,詩的開篇描繪黃河水勢浩大,波濤洶涌,向北改道后水流湍急,治理難度極大?!皽珳薄凹や郎毙蜗蟮卣宫F(xiàn)出河水奔騰的動態(tài),“迅流難”直接點明治水面臨的困境,為后文敘述治水過程埋下伏筆。
祭祀河伯,波折橫生:“搴長茭兮湛美玉,河伯許兮薪不屬”,講述為了平息水患,人們采取祭祀河伯的傳統(tǒng)方式,拔取長茭草,沉下美玉,祈求河伯的庇佑。河伯似乎答應了人們的請求,但此時卻出現(xiàn)柴薪供應不上的問題。這兩句體現(xiàn)了古人在治水時對神靈的敬畏,同時也展現(xiàn)出治水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波折。
指責與無奈,尋求辦法:“薪不屬兮衛(wèi)人罪,燒蕭條兮噫乎何以御水!”詩人將柴薪供應不足的責任歸責于衛(wèi)地之人,表達了不滿與指責。柴薪燒盡,一片蕭條,面對洪水,發(fā)出“何以御水”的無奈感嘆。此句生動地刻畫了當時治水因物資短缺而陷入困境的局面,凸顯出人們的焦急與無助。
寄望成功,憧憬未來:“頹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萬福來”,詩人提出砍倒山林中的竹子,用石頭作為堵塞決口的材料,期望能夠成功堵住宣房宮處的決口,一旦決口堵塞,就會帶來萬千福澤。這幾句表明了人們在困境中積極尋求解決辦法,以及對治水成功的強烈渴望和美好憧憬。
2
情感表達
對水患的憂慮:詩的開頭對黃河水勢的描繪,透露出漢武帝對水患肆虐的深深憂慮。水勢的洶涌和治水的艱難,讓他對水患能否得到有效治理充滿擔憂,心系百姓的安危和國家的穩(wěn)定。
對治水波折的無奈與憤懣:祭祀河伯后柴薪供應中斷,詩人指責衛(wèi)人,發(fā)出無奈的感嘆,既體現(xiàn)了對治水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的憤懣,也表達了面對這種狀況的無奈。這種復雜的情感反映出治水工程的艱難和不可預測性。
對治水成功的期盼:詩的結尾表達了對成功堵塞決口的堅定信念和美好期盼?!靶咳馊f福來”,體現(xiàn)出漢武帝希望通過不懈努力,戰(zhàn)勝水患,為國家和百姓帶來福祉的強烈愿望,展現(xiàn)出積極樂觀的一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