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強調(diào)歷史教訓不遠,像自己這樣的冤屈之事不斷發(fā)生,暗示建平王應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明察自己的冤情,不要再重蹈覆轍。
29。
下官聞《周易》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薄袄ぶ寥岫鴦右矂偅领o而德方。”
-
解析:引用《周易》語句,“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強調(diào)要明辨事物;“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說明柔順中蘊含剛強,堅守品德。借此表明自己堅守正道,希望建平王能明辨是非,理解自己的冤屈。
30。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解析:繼續(xù)引用經(jīng)典語句,表明善惡有報的觀點,暗示自己蒙冤是不善之人作祟,希望建平王能主持公道,讓善惡各得其所。
31。
昔者,賤臣叩心,飛霜擊于燕地;庶女告天,振風襲于齊臺。
-
解析:以鄒衍含冤六月飛霜、齊地寡婦冤屈使齊景公臺被風襲擊的典故,說明冤屈能感天動地,暗示自己的冤屈同樣深重,希望建平王能重視。
32。
下官每讀其書,未嘗不廢卷流涕。何者?士有一定之論,女有不易之行。
-
解析:表明自己讀這些故事時深受觸動,感慨士人有堅定的信念,女子有不變的操守,自己也堅守原則卻蒙冤,因此悲憤流淚。
33。
信而見疑,貞而為戮,是以壯夫義士,伏死而不顧者此也。
-
解析:指出忠誠卻被懷疑、正直卻遭殺戮,這是壯夫義士不惜犧牲生命也要抗爭的原因,表達自己雖蒙冤仍堅守正義的決心。
34。
下官聞匹夫一眚,尚致天地之誅;一婢一妾,猶能引決。
-
解析:說普通人犯一點小錯,都會受到天地懲罰,婢妾受辱也能自殺明志。從反面襯托自己蒙冤的痛苦,連婢妾都有尊嚴,自己更無法忍受這無端的冤屈。
35。
況在下官,少蒙教義,方欲埋魂幽壤,斷骨深泉,豈曰圖身,慮在廉恥。
-
解析:強調(diào)自己自幼接受教誨,更看重廉恥,寧愿身死,也不愿背負冤屈茍且偷生,突出對名譽和尊嚴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