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江淹感激建平王給予的恩寵與關(guān)照,認(rèn)為這份恩情如同荊軻受燕太子丹黃金賞賜、豫讓被智伯以國士相待。以荊軻和豫讓的典故,表明自己深受感動,決心像他們一樣報答知遇之恩,體現(xiàn)對建平王的忠誠。
7。
常欲結(jié)纓伏劍,少謝萬一,剖心摩踵,以報所天。
-
解析:進一步表明心意,常想著即便赴死也要報答建平王,“結(jié)纓伏劍”“剖心摩踵”表達愿以極端方式感恩,強調(diào)對建平王的忠誠義無反顧,不惜犧牲一切。
8。
不圖小人固陋,坐貽謗缺,跡墜昭憲,身限幽圄。
-
解析:“不圖”表示沒想到,轉(zhuǎn)折引出不幸遭遇。因小人的淺薄無知和狹隘,自己無端遭受誹謗,行為被指違反法令,最終身陷牢獄。此句點明蒙冤入獄的直接原因,流露出對小人陷害的憤慨與無奈。
9。
履影吊心,酸鼻痛骨。
-
解析:運用生動的描寫,說自己形影相吊,內(nèi)心痛苦,鼻子發(fā)酸,骨頭都仿佛因悲痛而疼痛。以夸張手法極言內(nèi)心的痛苦,讓讀者深切感受到江淹身處牢獄的悲慘境遇和極度悲傷的心情。
10。
下官聞虧名為辱,虧形次之,是以每一念來,忽若有遺。
-
解析:江淹認(rèn)為損害名譽是最大的恥辱,身體受傷害尚在其次。所以每當(dāng)想到自己蒙冤受損的名譽,就恍惚若有所失。強調(diào)名譽對自己的重要性,突出蒙冤對其精神的沉重打擊。
11。
加以涉旬月,迫季秋,天光沉陰,左右無色。
-
解析:描述時間和環(huán)境,在獄中已過一月,又臨近深秋,天空陰沉,周圍毫無生氣。借景抒情,以陰沉的秋景烘托自己壓抑、絕望的心境,使讀者更能體會其艱難處境。
12。
身非木石,與獄吏為伍。此少卿所以仰天槌心,泣盡而繼之以血者也。
-
解析:感慨自己并非無情的木石,卻要與獄吏相伴,這種處境就像司馬遷《報任安書》中李陵的遭遇,令人仰天捶胸,淚盡而繼之以血。借李陵典故,將自己的痛苦與歷史人物共鳴,增強情感的感染力,強調(diào)獄中生活的痛苦不堪。
13。
下官雖乏鄉(xiāng)曲之譽,然嘗聞君子之行矣。
-
解析:先自謙雖沒有在鄉(xiāng)里獲得贊譽,但知曉君子的行為準(zhǔn)則。此句承上啟下,引出下文對君子不同行為表現(xiàn)及自己堅守原則的闡述。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