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臺
王融
游人欲騁望,積步上高臺。
井蓮當夏吐,窗桂逐秋開。
花飛低不入,鳥散遠時來。
還看云棟影,含月共徘徊。
……
賞析:
王融的《臨高臺》以細膩筆觸描繪登臺所見之景,借景抒情,營造出悠遠意境,展現(xiàn)詩人豐富內心世界,藝術特色鮮明。
一、情景交融:景中含情,情因景生
1。
登臺起興:“游人欲騁望,積步上高臺”,開篇點明游人(詩人自指)為騁目遠望而登上高臺?!坝G望”流露出對遠方的向往與探尋之心,這種情感為全詩奠定基調。登臺之舉如同打開情感與景致的大門,引領讀者一同開啟觀景之旅。
2。
四季花卉寄情:
“井蓮當夏吐,窗桂逐秋開”,詩人描繪井蓮盛夏吐蕊、窗桂金秋綻放之景。蓮與桂不僅是自然花卉,更具象征意味。蓮花高潔,桂花素雅,分別代表不同季節(jié)美好,暗示時光流轉。詩人借花卉不同時令開放,感慨時光變遷,蘊含對生命流逝、美好事物短暫的淡淡惆悵,情融于景,自然巧妙。
3。
花鳥動態(tài)含情:
“花飛低不入,鳥散遠時來”,花飛低卻不入,似有疏離之感;鳥飛散又遠來,飽含眷戀之意。花與鳥的動態(tài),被詩人賦予人情,暗示內心復雜情感,或許是對美好事物難以把握的無奈,又或是對遠方事物既期待又疏離的矛盾,情景交融,使情感表達含蓄蘊藉。
4。
云棟月影傳情:
“還看云棟影,含月共徘徊”,詩人將目光轉向高聳入云的樓宇及月下影子,月亮在云中穿梭,與云影徘徊。此景營造出寧靜悠遠氛圍,云棟、月影相互映襯,詩人置身其中,物我交融?!芭腔病币辉~,既寫月與云影姿態(tài),又暗示詩人內心思緒如云朵般飄蕩,對時光、人生的思索在這靜謐之景中蔓延,情感與景致達到高度統(tǒng)一。
二、結構精巧:層次分明,布局有序
1。
由行至景:詩歌開篇寫“積步上高臺”,從游人行動入手,為下文寫景做鋪墊。登上高臺后,依次描繪井蓮、窗桂、飛花、散鳥、云棟、月影等景致,由近及遠、由動到靜,層次清晰地展開畫面,引導讀者視線逐步移動,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跟隨詩人一同觀景。
2。
時空交織:時間上,“當夏”“逐秋”點明季節(jié)變換,展現(xiàn)時光流逝;空間上,從近處井蓮、窗桂到遠處飛花、散鳥,再到更遠處云棟與天空中月亮,空間不斷拓展。時空交織,使詩歌內容豐富,意境開闊,既呈現(xiàn)不同時空自然景象,又深化對時光與生命的思考。
三、意象運用:豐富多元,意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