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國有不索何獲之言,《周易》著躍以求進之辭。
上國(春秋時對中原各諸侯國的稱呼)有“不索何獲”的說法,《周易》中有“躍以求進”的言辭。
10。
莘老負金鉉以陳烹割之說,齊客當康衢而詠《白水》之詩。
伊尹背負鼎鍋的鉉,向商湯陳述治國如烹飪割肉的道理;寧戚在大道上唱著《白水》之詩(從而得到齊桓公的賞識)。
11。
今先生耽道修藝,嶷然山峙,潛朗通微,洽覽深識。
如今先生沉醉于道,修習技藝,如高山般屹立,內心潛藏智慧,能通達精微的道理,廣泛閱覽且見識深刻。
12。
夜兼忘寐,晝遺餐食。曠年累稔,不墮其志。
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多年來,始終不放棄自己的志向。
13。
鱗翼成而愈伏,術業(yè)優(yōu)而不試。
如今您已如羽翼長成的飛鳥、鱗片齊全的游魚,卻更加潛藏;學術技藝優(yōu)異,卻不尋求任用。
14。
乃欲闔櫝辭價,泥蟠深處,永戢琳瑯之耀,匿首窮鱗之渚。
竟然想要關閉木匣,拒絕出價(指不展示自己的才華),如泥中蟠龍般深藏,永遠收起美玉的光芒,在僻遠的水渚藏身。
15。
當唐年而慕長沮,邦有道而反甯武。
在如唐堯般的盛世卻仰慕長沮(春秋時的隱士)的歸隱,國家有道卻反而效仿甯武子(在國家有道時佯愚)。
16。
識彼迷此,愚竊不取。
認識到那樣(積極出仕)卻不理解這樣(隱居),我私下認為不可取。
17。
若乃士以援登,進必待求,附勢之黨橫擢,則林藪之彥不抽。
至于士人憑借援引而登進,進取必定等待他人尋求,如果攀附權勢的朋黨之人突然擢升,那么山林中的才俊就不能脫穎而出。
18。
丹墀步紈袴之童,東野遺白顛之叟。
宮殿臺階上行走著紈绔子弟,郊野卻遺棄了白發(fā)老人。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