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1
岳嘗讀《汲黯傳》,至司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書之,題以巧宦之目,未曾不慨然廢書而嘆也。
-
解析:潘岳曾經(jīng)閱讀《汲黯傳》,當讀到司馬安四次官至九卿,優(yōu)秀的史官記錄此事,將其列為“巧宦”一類時,不禁感慨萬千,放下書本嘆息。這里借司馬安“巧宦”之事,引出自己對仕途的思考,為后文表達對官場的態(tài)度做鋪墊。
2
曰:嗟乎!巧誠有之,拙亦宜然。
-
解析:潘岳感嘆道,“巧宦”之人確實存在,像自己這樣“拙”于為官之道的人也大有人在。此句明確表達出自己對官場中“巧”與“拙”兩種現(xiàn)象的認知,暗示自身在官場的不如意。
3
顧常以為士之生也,非至圣無軌,微妙玄通者,則必立功立事,效當年之用。
-
解析:他一直認為,讀書人活在世上,若不是達到圣人境界,行為高深莫測、精通玄理的人,就一定要建立功名、成就事業(yè),在當世發(fā)揮作用。這表明了潘岳原本對士人的理想追求,反映出當時普遍的價值觀,也與后文自己仕途的不順形成反差。
4
是以資忠履信以進德,修辭立誠以居業(yè)。
-
解析:因此要憑借忠誠履行信用來增進品德,修飾言辭樹立誠信來成就事業(yè)。此句體現(xiàn)潘岳秉持的道德與事業(yè)準則,強調(diào)品德和誠信在進德修業(yè)中的重要性,然而現(xiàn)實與理想的差距,更增添了他對官場的無奈。
5
仆少竊鄉(xiāng)曲之譽,忝司空太尉之命,所奉之主,即太宰魯武公其人也。舉秀才為郎。
-
解析:我年少時在鄉(xiāng)里私下獲得一些聲譽,有幸接受司空、太尉的任命,侍奉的主人就是太宰魯武公。后來被舉薦為秀才,進而成為郎官。這是潘岳講述自己早期仕途經(jīng)歷,展現(xiàn)其頗高,與后文仕途坎坷形成對比。
6
逮事世祖武皇帝,為河陽、懷令,尚書郎,廷尉平。
-
解析:到后來侍奉晉武帝,先后擔任河陽令、懷令、尚書郎、廷尉平這些官職。此句繼續(xù)敘述自己在不同時期擔任的官職,表明其官場經(jīng)歷豐富,但也暗示了頻繁調(diào)任可能帶來的疲憊與無奈。
7
今天子諒闇,圣朝勿藥。
-
解析:如今皇帝居喪,圣明的朝廷無需藥物(意為無需過多干預,自會平穩(wěn)發(fā)展)。這里點明當時的政治背景,為自己下文辭官閑居的決定提供時代背景說明。
8
仆自以才拙,不堪時命,仰歸閑養(yǎng)疾,退而賦閑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