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俠篇
張華
翩翩四公子,濁世稱賢明。
龍虎方交爭,七國并抗衡。
食客三千余,門下多豪英。
游說朝夕至,辯士自縱橫。
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窺兵。
趙勝南詛楚,乃與毛遂行。
黃歇北適秦,太子還入荊。
美哉游俠士,何以尚四卿。
我則異于是,好古師老、彭。
……
賞析:
《游俠篇》是張華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詩,通過對戰(zhàn)國四公子事跡的描述,展現(xiàn)了那個風云變幻時代的俠義精神與英雄氣概,同時也表明了詩人自己獨特的人生志趣。
一、主題思想
1
對俠義精神與公子賢明的歌頌:詩的前半部分,張華著力描繪戰(zhàn)國四公子在亂世中的作為。當時七國紛爭,局勢動蕩,四公子憑借自身賢明,廣納食客,門下豪英匯聚。他們在關鍵時刻,依靠門客的智謀與勇氣,成就非凡功績,如孟嘗君靠雞鳴狗盜脫身、信陵君卻秦存魏、平原君說服楚國結盟、春申君助太子歸楚等。這些事跡不僅展現(xiàn)了四公子的領導才能與用人智慧,更凸顯了游俠們的俠義精神和卓越才能,詩人對他們予以高度贊美。
2
表達獨特的人生志趣:詩歌結尾,詩人話鋒一轉(zhuǎn),表明自己與崇尚游俠的態(tài)度不同,而是“好古師老、彭”。這體現(xiàn)出詩人追求的并非亂世中的俠義與功名,而是像老子、彭祖那樣,追求自然、淡泊、寧靜的生活境界,展現(xiàn)了詩人獨特的人生價值取向。
二、藝術特色
1
選材典型,敘事簡潔
-
典型選材:選取戰(zhàn)國四公子及其門客的故事,這些故事在歷史上久負盛名,極具代表性,能充分體現(xiàn)游俠文化與俠義精神,使詩歌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nèi)涵。
-
簡潔敘事:在敘述四公子事跡時,張華惜墨如金。如“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短短兩句就點明孟嘗君逃離秦國的關鍵情節(jié);“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窺兵”,簡潔有力地展現(xiàn)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效果,使詩歌節(jié)奏明快,避免冗長繁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