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樓賦
棗據(jù)
予參吳國,建旌江際。
而作斯賦,故辭多楚韻。
伊茲樓之特起,實靈秀之所鐘。
赫層構(gòu)以岌嶪,邈干云而秀崇。
飛甍四注,上概穹隆。
臨南軒而向春,即游目于西邕。
睹荊山之嵯峨,觀漢水之紆通。
覽斯宇之所處,實顯敞而寡仇。
雖信美而非吾土,曾何足以少留。
遭紛梗之世難,嬰殷憂之殷憂。
嘆《黍離》之愍周,悲《麥秀》于殷墟。
惟日月之逾邁,俟河清其未極。
冀王道之一平,假高衢而騁力。
懼匏瓜之徒懸,畏井渫之莫食。
步棲遲以徙倚,白日忽其將匿。
風蕭瑟而并興,天慘慘而無色。
獸狂顧以求群,鳥相鳴而舉翼。
原野闃其無人,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愴以感發(fā),意忉怛而憯惻。
循階除而下降,氣交憤于胸臆。
夜參半而不寐,悵盤桓以反側(cè)。
……
賞析:
棗據(jù)的《登樓賦》創(chuàng)作于社會動蕩之際,彼時他投身吳國事務,于江際登樓有感而發(fā)。此賦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和深沉的情感表達,展現(xiàn)了作者在亂世中的復雜心境。
一、主題思想
1。
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與漂泊之感:作者雖對所登之樓及周邊壯麗景色予以稱贊,如“伊茲樓之特起,實靈秀之所鐘。赫層構(gòu)以岌嶪,邈干云而秀崇”,描繪出樓閣的雄偉壯觀,“睹荊山之嵯峨,觀漢水之紆通”展現(xiàn)了山川的秀麗。然而,筆鋒一轉(zhuǎn),“雖信美而非吾土,曾何足以少留”,直言此地雖美卻非故鄉(xiāng),難以為其停留,直白而深切地抒發(fā)了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與身處異鄉(xiāng)的漂泊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