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其十
張協(xié)
飛雨灑朝蘭,輕露棲叢菊。
龍蟄暄氣凝,天高萬物肅。
弱條不重結,芳蕤豈再馥。
人生瀛海內(nèi),忽如鳥過目。
川上之嘆逝,前修以自勖。
逝者豈長生,亦去荊與棘。
愿言捐雜慮,攜手同所欲。
……
賞析:
張協(xié)的《雜詩·其十》是一首富有哲理與深情的詩作,通過自然景象與人生感慨的交織,傳達出對生命短暫的思索以及對生活應持態(tài)度的領悟,展現(xiàn)出魏晉詩歌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
一、主題思想
1。
對自然變遷與生命規(guī)律的認知:詩的開篇描繪了“飛雨灑朝蘭,輕露棲叢菊”的美好晨景,展現(xiàn)自然的生機。然而,“龍蟄暄氣凝,天高萬物肅”則筆鋒一轉,描繪出隨著季節(jié)變化,萬物從生機走向肅殺的過程?!叭鯒l不重結,芳蕤豈再馥”更點明自然生命的不可逆,如脆弱枝條無法再次開花結果,花卉芬芳難以重現(xiàn)。詩人借此表達對自然變遷和生命規(guī)律的深刻認知,意識到生命如同自然萬物,有其特定的軌跡與期限。
2。
對人生短暫的感慨:“人生瀛海內(nèi),忽如鳥過目”,詩人將廣闊無垠的“瀛?!迸c短暫的人生相比,以“鳥過目”這一形象比喻,極言人生在天地間轉瞬即逝,抒發(fā)對人生短暫的深沉感慨,讓讀者強烈感受到生命的有限與時光的匆匆。
3。
珍惜時光與自我勉勵:“川上之嘆逝,前修以自勖”引用孔子在川上感嘆時光流逝的典故,表明詩人以古代賢達為榜樣,自我勉勵要珍惜光陰。這體現(xiàn)出詩人面對人生短暫的積極態(tài)度,不消極哀嘆,而是從時光易逝中汲取動力,激勵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有所作為。
4。
追求純粹與專注的生活:“逝者豈長生,亦去荊與棘。愿言捐雜慮,攜手同所欲”,詩人意識到逝去之人不會長生,且人生充滿艱難險阻(“荊與棘”),因此希望摒棄繁雜思緒,專注追求內(nèi)心真正想要的東西。這表達出詩人對純粹、有意義生活的向往,強調在有限人生中應明確目標,不被瑣事干擾,堅定追求內(nèi)心所求。
二、藝術特色
1。
借景抒情與比興手法結合:詩的前半部分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抒情,從清晨蘭花、菊花的生機,到季節(jié)變化后萬物的肅殺,借景暗示時光流逝。“弱條不重結,芳蕤豈再馥”以植物生命的不可逆比興人生的不可重來,使抽象的人生哲理具象化,增強詩歌感染力與表現(xiàn)力,讓讀者從自然現(xiàn)象中更深刻體會人生短暫的感慨。
2。
用典自然貼切:“川上之嘆逝,前修以自勖”引用孔子“逝者如斯夫”的典故,自然貼切地表達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自我勉勵之情。典故的運用不僅豐富詩歌文化內(nèi)涵,還使詩人情感表達更具深度與歷史厚重感,引發(fā)讀者對時光與人生的思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