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其十六
陶淵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竟抱固窮節(jié),饑寒飽所更。
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
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
……
賞析:
《飲酒·其十六》是陶淵明對自身人生歷程的深刻回顧與反思,以質樸而真摯的筆觸,將年少志向、中年的感慨、當下的困境以及始終不渝的堅守娓娓道來,展現(xiàn)了詩人高尚的品格與深邃的人生思考。
一、年少志趣:六經為伴,志存高遠
1
少而向學,志趣高雅:“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陶淵明自敘年少時,便不熱衷于世俗的人際交往,而是將心思沉浸在儒家經典“六經”之中。在古代,“六經”承載著豐富的知識、道德規(guī)范與治國理政的智慧。年少的陶淵明醉心于此,表明他追求的是一種超越世俗功利的精神境界,以知識的滋養(yǎng)和道德的修養(yǎng)為樂。這種志趣的選擇,為他的人生奠定了基調,也預示著他日后在面對世俗誘惑與困境時,將堅守源于經典教誨的高尚品格和人生準則。
2
奠定基調,心懷遠志:此句不僅描繪了少年陶淵明的生活狀態(tài),更暗示了他遠大的志向。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他或許曾懷揣著治國平天下的抱負,期望通過自己的才學為社會做出貢獻。然而,這與他日后所經歷的現(xiàn)實形成了鮮明對比,也為全詩增添了一種理想與現(xiàn)實碰撞的悲劇色彩,引發(fā)讀者對詩人人生軌跡的好奇與關注。
二、中年之嘆:歲月空流,壯志未酬
1
時光流逝,功業(yè)無成:“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彪S著時光的推移,陶淵明逐漸接近不惑之年?!靶行小鄙鷦拥孛枥L出時間一步一步流逝的動態(tài)感,而“淹留”則表達了詩人感覺自己仿佛被困在原地,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就。在古代,四十歲被認為是應該對人生有清晰認知且事業(yè)有成的年紀,可陶淵明卻發(fā)出“無成”的感慨,這其中飽含著對時光虛度的惋惜與壯志未酬的失落。這種感慨并非無病呻吟,而是一個有著高遠志向的人在面對殘酷現(xiàn)實時的真切悲嘆。
2
理想與現(xiàn)實的落差:此句深刻地展現(xiàn)了詩人內心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落差。曾經年少時對未來充滿憧憬,以六經為指引,心懷遠大抱負。然而,現(xiàn)實的生活卻未能如他所愿,仕途的坎坷、人生的波折使他在中年回首時,只看到了歲月的空流和一事無成的無奈。這種落差引發(fā)了詩人對人生道路的反思,也讓讀者感受到了人生的無常與命運的捉弄,使詩歌具有了觸動人心的力量。
三、困境堅守:固窮守節(jié),安貧樂道
1
抱節(jié)守窮,堅韌不拔:“竟抱固窮節(jié),饑寒飽所更?!北M管在人生道路上遭遇挫折,生活陷入貧困,但詩人最終選擇抱定“固窮”的節(jié)操?!肮谈F”出自《論語》“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體現(xiàn)了儒家倡導的在貧困困境中堅守道德準則的精神。陶淵明不僅堅守這種節(jié)操,還飽嘗了饑寒交迫的滋味。這表明他并非一時意氣,而是在長期的困苦生活中始終堅守內心的原則,不為物質的匱乏所動搖,展現(xiàn)出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
2
以苦為樂,精神富足:在饑寒交迫的困境中,陶淵明依然堅守節(jié)操,這種堅守使他在精神上獲得了富足。他明白,真正的價值不在于物質的享受,而在于內心的堅守和道德的完善。這種安貧樂道的精神,是對世俗追求功名利祿價值觀的一種挑戰(zhàn)和超越,體現(xiàn)了詩人獨特的人生智慧和高尚的精神境界,也為處于困境中的人們提供了一種精神上的指引。
四、生活寫照:凄寒之境,長夜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