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強調自己自幼接受教誨,更看重廉恥,寧愿身死,也不愿背負冤屈茍且偷生,突出對名譽和尊嚴的堅守。
36。
何至一旦,因于圖圄,此蓋所以仰天拊心,泣盡而繼之以血者也。
-
解析:再次表達對身陷牢獄的悲憤,說明這就是自己仰天捶胸、淚盡泣血的原因,強化冤屈帶來的痛苦和對公正的渴望。
37。
下官嘗覽載籍,見自古君臣之際,蒙禍罹辜,未有不由此者。
-
解析:通過閱讀典籍,發(fā)現自古君臣之間,臣子蒙冤多因讒言等原因,以歷史事實為依據,說明自己的冤屈并非個例,希望建平王能重視并公正處理。
38。
是以忠臣結舌,烈士扼腕,豈不以生輕鴻毛,義重泰山者乎?
-
解析:指出忠臣因讒言而不敢言語,烈士因悲憤而扼腕嘆息,是因為他們認為生命輕如鴻毛,正義重如泰山。表明自己和這些忠臣烈士一樣,堅守正義,即便面臨死亡也不屈服。
39。
夫然,則烈士伏死而不顧,忠臣沉身而無悔。何則?欲徇主以成名,欲報恩而死節(jié)也。
-
解析:進一步闡述烈士和忠臣的行為動機,他們?yōu)閳蟠鹁鳌⒊删椭伊x之名,不惜犧牲生命,再次表明自己對建平王的忠誠,即便蒙冤也不改初衷。
40。
向使下官事非其虛,罪得其實,亦當鉗口吞舌,伏匕首以殞身,何以見齊魯奇節(jié)之士,燕趙悲歌之人乎?
-
解析:假設自己真有罪,也會選擇沉默自殺,以死明志。反問若自己有罪怎會像齊魯、燕趙的節(jié)義之士一樣堅守正義,強調自己的清白,希望建平王能明辨。
41。
方今圣歷欽明,天下樂業(yè),青云浮雒,榮光塞河。
-
解析:描述當下圣明的時代,天下百姓安居樂業(yè),祥瑞之象頻出。以盛世景象為背景,與自己蒙冤入獄的處境形成鮮明對比,暗示在這樣的時代不應有冤屈之事,委婉提醒建平王應主持公道。
42。
西洎臨洮、狄道,北距飛狐、陽原,莫不浸仁沐義,照景飲醴。
-
解析:進一步渲染天下皆沐浴在仁義之中,人們生活美好,再次強調時代的美好,反襯自己的冤屈不合時宜,希望建平王能還自己公正。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