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王僧孺詩
任昉
惟子見知,惟余知子。
觀行視言,要終猶始。
敬之重之,如蘭如芷。
形應影隨,曩行今止。
百行之首,立人斯著。
子之有之,誰毀誰譽。
修名既立,老至何遽。
誰其執(zhí)鞭,吾為子御。
伊昔有懷,交相欣勖。
嘉爾晨燈,惜余夜燭。
……
賞析:
《贈王僧孺詩》是任昉贈予友人王僧孺之作,以真摯筆觸,展現(xiàn)二人深厚情誼,對友人品德才華高度贊賞,飽含對其人生境遇的慰藉期許。
一、開篇直陳,奠定深情基調(diào)
“惟子見知,惟余知子?!痹婇_篇便直抒胸臆,強調(diào)彼此是對方知音。兩個“惟”字加重語氣,凸顯二人相知程度之深,無人能及。此句奠定全詩深厚情誼基調(diào),讓讀者深切感受二人心靈契合,為下文展開對友情描述與對友人的贊譽做鋪墊。
二、相知相敬,類比高潔品性
1。
觀行視言,要終猶始:表明二人長期相處,通過觀察對方行為言語,深知彼此從始至終堅守自我,品性如一。體現(xiàn)友情建立在對彼此全方位、長時間了解基礎(chǔ)上,非一時意氣或表面之交。
2。
敬之重之,如蘭如芷:將對友人敬重之情,比作對蘭花、白芷的珍視。蘭芷在傳統(tǒng)文化中象征高潔品德,此比喻不僅贊譽友人品德高尚,更表明這份敬重源自對其內(nèi)在品質(zhì)欣賞,使友情具有深厚精神內(nèi)涵。
三、往昔相伴,今朝感慨分別
“形應影隨,曩行今止?!被貞浲?,二人如形影般相隨,形影不離,生動描繪親密無間的相處狀態(tài)?!瓣傩薪裰埂眲t筆鋒一轉(zhuǎn),感慨如今面臨分別,往昔同行時光不再,在今昔對比中,流露出對分別的不舍,增添情感復雜性與厚重感。
四、盛贊品德,寬慰不懼毀譽
1。
百行之首,立人斯著:指出在諸多品行中,為人之道最為關(guān)鍵。此為普遍道理闡述,為引出對友人贊揚做鋪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