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內容
1。
描繪劍閣形勝,凸顯戰(zhàn)略地位
-
開篇“巖巖梁山,積石峨峨。遠屬荊衡,近綴岷嶓。南通邛僰,北達褒斜。狹過彭碣,高逾嵩華”,作者從多個角度刻畫劍閣。先寫梁山巍峨、巖石堆積,展現(xiàn)其雄偉外觀;再點明其連接荊衡、岷嶓等山脈,溝通南北要道,強調地理位置關鍵;又通過與彭碣、嵩華對比,突出其狹窄與高峻。“壁立千仞”“窮地之險,極路之峻”進一步強化劍閣險要,使之成為蜀地的堅固門戶與戰(zhàn)略要沖。
2。
總結歷史教訓,強調德政重要
-
“世濁則逆,道清斯順。閉由往漢,開自有晉”,作者指出劍閣在不同世道中的作用變化,世道混亂時易被叛逆者利用,世道清平則順暢通行,且以漢閉晉開為例說明。接著列舉秦國憑借險要崤函并吞諸侯、齊國田生借地勢出謀劃策等典故,表明地勢險要的重要性。但隨即筆鋒一轉,借武侯諸葛亮對劍閣地勢的態(tài)度,以及吳起對山河險固的觀點,引出“興實在德,險亦難恃”的核心思想。以楚國恃洞庭之險、晉國恃孟門之險卻最終滅亡,公孫述、劉禪因憑險作惡而敗亡為例,強調僅依靠地勢險要而不行德政,必然走向敗亡。
3。
發(fā)出勸誡,以銘警世
-
“勒銘山阿,敢告梁益”,作者將銘文刻于山岡,向梁州、益州之人發(fā)出告誡,希望人們汲取歷史教訓,重視德政,不可僅依賴地勢險要而忽視德行,體現(xiàn)了作者對國家長治久安的關切。
二、藝術特色
1。
層次分明,結構嚴謹
-
文章先描繪劍閣的地理形勢,展現(xiàn)其險要;接著論述其在不同世道的作用,引入歷史典故;再通過歷史事件總結教訓,點明主旨;最后以勒銘刻石勸誡作結。層層遞進,邏輯清晰,結構完整,使讀者逐步深入理解作者意圖。
2。
用典精當,借古喻今
-
文中多處運用典故,如秦得百二、齊得十二、武侯之事、吳起之論,以及楚國、晉國、公孫述、劉禪等歷史事例。這些典故不僅豐富了文章內容,增強說服力,還巧妙地借古喻今,影射當時政治局勢,提醒統(tǒng)治者重視德政,避免重蹈歷史覆轍。
3。
語言精煉,氣勢雄渾
-
語言簡潔有力,以極少文字勾勒出劍閣的雄偉險峻,如“巖巖”“峨峨”“壁立千仞”等詞,生動形象且富有感染力。句式整齊,多以四字句為主,間以六字句,讀來朗朗上口,節(jié)奏明快,增強了文章氣勢,與所描繪的劍閣險要及表達的莊重勸誡之意相得益彰。
《劍閣銘》以其深刻思想、精巧結構、豐富用典和精煉語言,成為古代銘文中的佳作,對后世文學及為政思想產生一定影響。
……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