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其十一
陶淵明
顏生屢空,瓢飲屢闐。
豈不實苦,有以自寧。
豈無富人術(shù)?使之非所安。
從來將千載,未復見斯賢。
朝與仁義生,夕死復何求。
世路廓悠悠,楊朱所以止。
雖無揮金事,濁酒聊可恃。
……
賞析:
《飲酒·其十一》是陶淵明田園詩中的深邃之作,詩人巧妙地借顏回、楊朱的典故,深入探討了精神追求與世俗誘惑的沖突,鮮明地表達了自己堅守歸隱、追求本真的堅定信念,展現(xiàn)出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
一、顏回之范:安貧樂道的精神堅守
1
顏回形象的樹立:“顏生屢空,瓢飲屢闐。”詩的開篇,陶淵明以簡潔的筆觸勾勒出顏回的生活狀態(tài)。顏回常常家徒四壁,物質(zhì)極度匱乏,卻能安于以瓢飲水,內(nèi)心充實滿足。這一形象瞬間在讀者眼前樹立起來,成為安貧樂道的典型代表。詩人選取顏回作為切入點,旨在為全詩奠定一種高尚的精神基調(diào),引導讀者思考在物質(zhì)匱乏的情況下,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2
對精神富足的強調(diào):“豈不實苦,有以自寧。豈無富人術(shù)?使之非所安?!痹娙松钪伝氐纳钪鴮嵠D苦,但強調(diào)他因內(nèi)心有著堅定的信念和追求,故而能保持內(nèi)心的寧靜。接著,詩人提出反問,難道顏回沒有獲取財富的方法嗎?答案是他不屑于采用那些方法,因為違背內(nèi)心的行為并非他所心安。這幾句詩深刻地揭示了顏回對精神世界的堅守,不為世俗的物質(zhì)誘惑所動,凸顯了精神富足遠比物質(zhì)財富更為重要的主題,也反映出詩人對這種高尚品質(zhì)的高度認同與敬仰。
3
對賢德傳承的感慨:“從來將千載,未復見斯賢?!痹娙烁锌?,自顏回所處的時代至今,將近千年的時光流逝,卻再也難以見到像他這般賢德的人。這一感慨不僅表達了對顏回的深切懷念與崇敬,更暗示了在現(xiàn)實社會中,這種堅守精神追求、不為物質(zhì)所惑的品質(zhì)愈發(fā)稀缺,從而引發(fā)讀者對當下社會風氣和價值觀的反思。
二、楊朱之嘆:世俗迷途的隱喻
1
楊朱典故的引入:“世路廓悠悠,楊朱所以止?!痹娙嗽诖艘霔钪斓牡涔?。世間的道路廣闊無垠且漫長,充滿了無數(shù)的岔路與不確定性,這正是楊朱面對岔路時哭泣止步的原因。楊朱的故事被巧妙地融入詩中,成為世俗人生迷茫與困惑的象征。詩人借此形象地描繪出在世俗的紛繁復雜中,人們極易迷失方向,陷入對功名利祿的盲目追逐,而忘卻了內(nèi)心真正的追求。
2
對世俗誘惑的反思:楊朱面對岔路的迷茫,映射出世人在面對世俗誘惑時的不知所措。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在眾多的選擇面前失去自我,被功名利祿等外在的東西所迷惑,陷入無盡的奔波與爭斗之中。陶淵明通過這一典故,表達了對這種世俗現(xiàn)象的深刻反思,提醒人們要警惕世俗誘惑,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三、詩人之志:歸隱自適的堅定抉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