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馬長城窟行
陳琳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
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舉筑諧汝聲!”
“男兒寧當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長城?”
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
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
善事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
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愚!
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
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
“結發(fā)行事君,慊慊心意關。
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
賞析:
《飲馬長城窟行》是陳琳的代表作之一,以樂府舊題反映社會現實,展現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與深刻的思想內涵。
一、深刻的社會現實揭示
徭役之苦:詩開篇描繪“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借惡劣的環(huán)境,為士卒的悲慘遭遇埋下伏筆。通過士卒與長城吏的對話,“官作自有程,舉筑諧汝聲”,凸顯出官府對筑城工程期限的嚴苛,不顧士卒死活,強制他們勞作,反映出繁重徭役給人民帶來的身心折磨。
家庭離散:“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以長城的綿長類比百姓苦難的深遠,指出大量青壯年被征役,致使家庭破碎,無數妻子獨守空閨,深刻揭示了徭役對家庭倫理的破壞,展現出戰(zhàn)爭徭役給民間帶來的凄涼景象。
二、獨特的敘事結構與手法
對話敘事:詩歌以對話為主要敘事方式,如士卒與長城吏的沖突性對話,將士卒對徭役的不滿與長城吏的冷酷無情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士卒與妻子的書信往來,細膩地刻畫了夫妻間的相互體諒與無奈。這種對話形式使詩歌情節(jié)生動,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與感染力,讓讀者能真切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波瀾。
層層遞進:從開篇對筑城環(huán)境的描寫,到士卒與長城吏的矛盾,再到夫妻間的書信交流,詩歌情節(jié)層層推進,主題不斷深化。夫妻書信中的內容,從士卒勸妻子改嫁,到妻子的回應,進一步揭示了戰(zhàn)爭徭役對人民生活的全面破壞,使讀者對當時社會的苦難有更深刻的認識。
三、生動的人物形象塑造
士卒形象:詩中的士卒既是被壓迫的勞動者,又是充滿溫情的丈夫。他對筑城徭役充滿憤慨,發(fā)出“男兒寧當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長城”的呼喊,展現出其反抗精神;同時,他體諒妻子,寫信勸其改嫁,又體現出他對妻子的關愛與無奈,使這一人物形象立體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