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六
陶淵明
種苗在東皋,苗生滿阡陌。
雖有荷鋤倦,濁酒聊自適。
日暮巾柴車,路暗光已夕。
歸人望煙火,稚子候檐隙。
問君亦何為,百年會有役。
但愿桑麻成,蠶月得紡績。
素心正如此,開徑望三益。
……
賞析:
《歸園田居·其六》即便存在真?zhèn)螤幾h,卻依然憑借其獨特魅力,為我們勾勒出一幅細膩而生動的田園生活畫卷,飽含著詩人對田園勞作、家庭生活以及精神追求的深刻感悟。
一、勞作之辛與自適之樂
1
繁茂的勞作成果:“種苗在東皋,苗生滿阡陌”,開篇描繪詩人于東皋之地播種育苗,如今禾苗茁壯成長,鋪滿田間小道。“東皋”點明勞作地點,給人以開闊、自然之感?!懊缟鷿M阡陌”生動展現(xiàn)出禾苗的旺盛長勢,這不僅是詩人辛勤勞作的成果,更象征著田園生活的生機與希望,讓人感受到田野間蓬勃的生命力。
2
疲倦中的自我調(diào)適:“雖有荷鋤倦,濁酒聊自適”,盡管扛著鋤頭勞作令詩人疲憊不堪,但一杯濁酒便能讓他暫且獲得內(nèi)心的滿足與慰藉?!昂射z倦”直白地道出田園勞作的艱辛,然而詩人并未抱怨,而是以“濁酒聊自適”的方式自我調(diào)節(jié)。“濁酒”看似簡陋,卻承載著詩人對生活的熱愛與豁達態(tài)度,體現(xiàn)出他在艱苦勞作中尋求簡單快樂、自我滿足的心境,反映出田園生活雖苦卻充滿樂趣的特質(zhì)。
二、暮歸之景與天倫之暖
1
寧靜的歸途暮色:“日暮巾柴車,路暗光已夕”,描繪了一幅寧靜而祥和的傍晚歸途圖。夕陽西下,詩人駕著柴車緩緩前行,道路上光線逐漸黯淡,夜幕悄然降臨?!叭漳骸迸c“光已夕”相互呼應,營造出一種靜謐、悠然的氛圍,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鄉(xiāng)村傍晚的寧靜與美好,也烘托出詩人結(jié)束一天勞作后,內(nèi)心的平和與安寧。
2
殷切的家人期盼:“歸人望煙火,稚子候檐隙”,此句將畫面聚焦于家中。歸途中,詩人遠遠望見家中升起的裊裊煙火,那是家的溫暖召喚。而年幼的孩子早已在屋檐的縫隙間,張望著等待父親歸來?!巴麩熁稹北憩F(xiàn)出詩人對家的眷戀,“稚子候檐隙”則以細膩的筆觸刻畫出孩子盼父歸的純真模樣,這一溫馨場景生動展現(xiàn)了家庭的溫暖與親情的珍貴,凸顯出田園生活中家人之間深厚的情感紐帶,給人以濃濃的溫情與慰藉。
三、人生思索與田園期許
1
對人生責任的認知:“問君亦何為,百年會有役”,以自問自答的形式,引發(fā)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有人詢問詩人如此忙碌勞作的緣由,詩人回應人生在世,本就會有各種事務需要操勞。這體現(xiàn)出詩人對人生責任的清醒認識,明白勞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使命,展現(xiàn)出一種積極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
2
質(zhì)樸的田園愿景:“但愿桑麻成,蠶月得紡績”,詩人表達了內(nèi)心最樸素的愿望,只希望桑麻能夠順利生長成熟,在養(yǎng)蠶的時節(jié)能夠順利進行紡織工作。這一愿望看似簡單,卻涵蓋了田園生活的重要方面——農(nóng)事與紡織,反映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專注與熱愛,以及對自給自足、寧靜安穩(wěn)生活的向往,這種質(zhì)樸的期許構成了田園生活的核心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