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其十八
陶淵明
子云性嗜酒,家貧無由得。
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
觴來為之盡,是諮無不塞。
有時不肯言,豈不在伐國?
仁者用其心,何嘗失顯默。
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
歸與歡酌春,其如綠醪何。
……
賞析:
《飲酒·其十八》是陶淵明田園詩中獨具特色的一首,詩人巧妙地借揚雄之事及與客人飲酒交談的場景,深入探討了為人處世的原則、對世俗的態(tài)度以及自己堅守的人生志趣,展現(xiàn)出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與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以古為引:揚雄境遇,映照自身
1
嗜酒與貧困的共鳴:“子云性嗜酒,家貧無由得?!痹婇_篇提及西漢揚雄,說他生性好酒,卻因家貧難以如愿。陶淵明借揚雄之境遇,巧妙地為自己的故事埋下伏筆。揚雄的嗜酒與貧困,與陶淵明自身頗為相似,這種相似性瞬間拉近了詩人與古人的距離,也讓讀者更能理解詩人在生活中對酒的情感。酒,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文人墨客在困境中尋求慰藉、寄托情懷的媒介,暗示了詩人在貧困生活中,酒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
2
好事人來訪的隱喻:“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睙嵝闹溯d酒向揚雄請教解惑,這一情節(jié)不僅描繪了文人以酒會友、交流思想的場景,更隱喻了詩人自身與客人的交往。陶淵明或許也如揚雄般,因自身的才學與思想,吸引客人帶著酒前來交流。這既展現(xiàn)了文人之間高雅的社交方式,也暗示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雖身處僻壤,卻不乏精神層面的交流與碰撞,體現(xiàn)出詩人對知識、思想交流的珍視。
二、揚雄風范:飲酒解惑,張弛有度
1
豪爽與博學的展現(xiàn):“觴來為之盡,是諮無不塞?!贝司渖鷦涌坍嬃藫P雄飲酒時的豪爽與回答問題時的淵博。酒杯遞來便一飲而盡,毫不扭捏,盡顯灑脫性情;面對客人的咨詢,能詳盡解答,足見其學識深厚。這種豪爽與博學,正是古代文人所推崇的品質,陶淵明通過對揚雄的描繪,表達了對這種文人風范的贊賞與向往。同時,也暗示了詩人自身在與客人交流時,同樣秉持著真誠、豪爽的態(tài)度,愿意分享自己的見解,展現(xiàn)出詩人對知識交流的熱情與積極態(tài)度。
2
沉默的智慧與原則:“有時不肯言,豈不在伐國?”揚雄并非對所有問題都侃侃而談,遇到如討論征伐他國這類重大敏感問題時,他會保持沉默。這一細節(jié)體現(xiàn)了揚雄的智慧與原則,并非所有話語都適合輕易出口,涉及關鍵事務需謹慎對待。陶淵明借此表明,為人處世應懂得把握分寸,有所為有所不為。這種沉默并非懦弱,而是深思熟慮后的抉擇,反映出詩人對原則的堅守以及對世事的洞察,提醒人們在面對復雜世事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可貿(mào)然行事。
三、仁德之思:顯默之間,智慧抉擇
1
顯默之間的權衡:“仁者用其心,何嘗失顯默?!贝司涫菍η拔膿P雄言行的總結與升華,指出真正有仁德之人,在面對顯揚與沉默的抉擇時,能夠用心思考,做出恰當?shù)呐袛?,不會失誤。這一觀點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中“中庸”的智慧,即在不同情境下,能恰到好處地把握言行的尺度。陶淵明強調“仁”者的用心,表明他認為為人處世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和豪爽的性情,更要有內(nèi)在的道德修養(yǎng)和智慧的判斷,這樣才能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做到言行得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