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四
陶淵明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fù)余。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dāng)歸空無。
……
賞析:
《歸園田居·其四》是陶淵明田園詩系列里飽含深沉感慨與哲思的一篇。詩人通過描述重返舊地的見聞,抒發(fā)對世事無常的喟嘆,在對往昔繁華消逝的感懷中,堅守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并進一步思索生命的終極意義。
一、尋古探幽:往昔與當(dāng)下的交織
1
田園逸趣中的舊地重游:“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開篇即點明詩人長久以來遠離塵世的喧囂,沉醉于山林田野間,享受著無拘無束的自在生活。“浪莽”一詞生動地描繪出詩人在田園中肆意暢快的狀態(tài)。這種悠然自得的生活為下文的舊地重游埋下伏筆,暗示著詩人內(nèi)心對自然與寧靜的深度認(rèn)同,以及對往昔生活痕跡的潛在探尋欲望。
2
踏入荒墟的探尋之旅:“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詩人帶著子侄,撥開叢生的榛莽,走進荒墟。“試”字透露出一絲試探與好奇,“披榛”則形象地描繪出進入荒墟的艱難,仿佛在穿越時光的荊棘,去揭開往昔歲月的面紗。這一行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漫步,更是對過去生活、對歷史痕跡的主動追尋,開啟了對往昔與當(dāng)下交織的探索。
二、荒墟殘景:興衰無常的直觀呈現(xiàn)
1
廢墟間的往昔殘影:“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詩人在墳?zāi)古c舊居遺址間徘徊,往昔人們居住的情景仿佛還在眼前?!耙酪馈倍郑鷦拥貍鬟_出對過去生活的留戀與難以釋懷,盡管眼前是荒墟,但記憶中的往昔卻依舊鮮活?!熬钣羞z處,桑竹殘朽株”,進一步刻畫荒墟景象,水井和爐灶的遺跡,殘留的桑竹朽株,這些細節(jié)描繪,勾勒出曾經(jīng)的生活場景,卻又以破敗的現(xiàn)狀形成強烈反差,讓人深刻感受到時光的無情流逝與世事的滄海桑田。
2
興衰無常的強烈沖擊:這些荒墟中的殘景,是興衰無常的直觀體現(xiàn)。曾經(jīng)充滿生機的家園,如今只剩斷壁殘垣;曾經(jīng)繁茂的桑竹,如今化為腐朽枯株。詩人通過對這些具體場景的描寫,讓讀者切實感受到歲月變遷的巨大力量,以及生命在時間長河中的渺小與脆弱,從而引發(fā)對興衰無常這一主題的深刻思考。
三、問答之間:世事無常的深度感慨
1
問詢背后的關(guān)切與好奇:“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詩人向采薪者發(fā)問,體現(xiàn)出對荒墟曾經(jīng)居民命運的關(guān)切。這種關(guān)切不僅源于對往昔生活的好奇,更源于對生命歸宿的深層思考。在這片荒墟中,人的命運如同這荒蕪的景象一樣,充滿了未知與變數(shù),詩人試圖從采薪者那里找到答案。
2
無常答案引發(fā)的感慨:“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fù)余”,采薪者的回答殘酷而直接,曾經(jīng)的居民都已離世,無一幸存。這一答案猶如重錘,強化了世事無常的感慨。“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詩人借用“朝市”的瞬息萬變來比喻人生的無常,深刻地表達出對這種變化的無奈與嘆惋。從荒墟的景象到采薪者的回答,再到對世事無常的感慨,情感層層遞進,使讀者深刻體會到生命的脆弱與世事的不可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