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圣人因之,以觀時變,以化成天下。
圣人依據(jù)這些規(guī)律,觀察時勢的變化,進而通過教化成就天下。
43。
乾坤交泰,陰陽和暢。
乾坤相交,陰陽和諧順暢。
44。
萬物各得其所,群生咸遂其宜。
萬物各自獲得適宜的生存環(huán)境,眾生都能順遂發(fā)展。
45。
故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贝酥^也。
所以說:“天地最大的德行就是生育萬物。”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全譯:
序
天地極為神圣,難以用一言來確切表述。因此,從形體角度而言,稱之為兩儀;從假借名稱來講,叫做乾坤;從氣的層面來說,稱作陰陽;從性質方面論,是柔剛;從顏色角度觀之,為玄黃;從名稱本身而言,便是天地。
正文
在渾元之初以前,宇宙處于極度虛無與寂靜的狀態(tài)。太素開始萌動,卻尚未顯出征兆。清濁混雜在一起流動,天地之色交錯并立。上下沒有形成明確的形狀,尊卑也毫無秩序。當時,宇宙只是一片混沌模糊的狀態(tài)而已。自然界幾乎沒有什么物體,即便有,也寥寥無幾。深遠幽微的元氣,就在此時開始萌發(fā)。
接著元氣分化,清濁各歸其位。天空高遠遼闊,大地深邃幽暗。于是元氣進一步剖判,剛柔得以區(qū)分,清濁確定了位置。天在外部形成,地在內部奠定。天由陽氣構成,所以呈圓形且處于運動狀態(tài);地由陰氣構成,所以呈平坦狀且保持靜止。天通過運動來施行造化,地憑借靜止來容納萬物。天順應規(guī)律運動,不失其光輝;地以深厚的坤德,承載萬物無窮無盡。
天因其運動而尊貴,地因其靜止而謙卑。晝夜交替照耀,日月或盈或虧。四季按順序更迭,萬物由此化生。所以圣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體悟天地的極致,通曉神明的品德,類比萬物的情狀。觀察天地間的相互感應,天地萬物的情狀便清晰可見。
天通過呈現(xiàn)天象來顯示變化,人們依據(jù)這些變化行事。日月清明而閃耀光芒,眾星宿投射光影照耀大地。虹霓光彩奪目,如舒展的文藻,彗星搖曳著舒展光芒。望舒在九道上緩行駕馭月車,羲和在天空正中駕馭日車。眾星圍繞北極星循環(huán)運轉,招搖星運行指示方向。
太陽,是眾多陽氣的宗主,它的光輝所照耀之處,萬物都仰賴它。月亮,是陰氣的宗主,其本體稟受至陰之氣,與太陽相配,象征著女主。月亮的盈虧有固定周期,運行的快慢有節(jié)奏,遵循度數(shù)運行,順應天時。
至于天河之水,蘊含宏大,光輝盛大,散布開來孕育生命,滋潤著山海。江河浩浩蕩蕩,山川錯落有致。五岳高大雄偉,四條主要河流波濤奔騰。
大地承載萬物,萬物顏色、形態(tài)各不相同。有長羽毛、長毛、帶鱗、帶甲殼的各類生物,品種繁多,名稱各異。無論是蠕動的、飛翔的,還是用腳行走、用嘴呼吸的生物,都在大地上生存。大地可謂是財富的深淵,萬物的聚集之地。
四季的順序,是陰陽變化的節(jié)度。暖風按時吹來,寒暑有一定的規(guī)律。日月交替照耀,星辰遵循軌道運行。春天萬物開花,夏天萬物結果,秋天果實成熟,冬天萬物收藏。這大概是自然的固有規(guī)律,萬物的既定本分。
至于四季之氣交替變化,天空中的天象顯著明亮。萬物仰仗天地的照耀與養(yǎng)育。圣人依據(jù)天地的規(guī)律,觀察時勢變化,進而通過教化成就天下。
乾坤相交,陰陽和諧順暢。萬物各自獲得適宜的生存環(huán)境,眾生都能順遂發(fā)展。所以說:“天地最大的德行就是生育萬物。”說的正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