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洛道中作其一
陸機
總轡登長路,嗚咽辭密親。
借問子何之?世網(wǎng)嬰我身。
永嘆遵北渚,遺思結南津。
行行遂已遠,野途曠無人。
山澤紛紆馀,林薄杳阡眠。
虎嘯深谷底,雞鳴高樹巔。
哀風中夜流,孤獸更我前。
悲情觸物感,沉思郁纏綿。
佇立望故鄉(xiāng),顧影凄自憐。
……
賞析:
《赴洛道中作·其一》是西晉詩人陸機的作品,此詩真切地描繪了詩人赴洛陽途中的所見所感,深刻地反映出其復雜的心境與離鄉(xiāng)的哀愁。
(一)情感真摯,直抒胸臆
1
開篇奠定基調:詩的開篇“總轡登長路,嗚咽辭密親”,詩人緊扣“赴洛”主題,以質樸的語言直接傾訴離別之苦?!皢柩省币辉~生動地刻畫了詩人與親人分別時泣不成聲的情狀,將那份對親人和故鄉(xiāng)的不舍之情毫無保留地展現(xiàn)出來,瞬間奠定了全詩哀傷的情感基調。
2
直言無奈緣由:“借問子何之?世網(wǎng)嬰我身”,通過設問自答的方式,直白地道出自己踏上旅途是因為被世俗的羅網(wǎng)所束縛,表達出對身不由己處境的無奈與感慨,使讀者能夠深切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的掙扎。
(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
孤寂之景襯孤獨情:“行行遂已遠,野途曠無人”,隨著行程的推進,詩人漸行漸遠,眼前出現(xiàn)的是空曠無人的野途,這種孤寂的環(huán)境描寫,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內(nèi)心的孤獨感,仿佛他在這茫茫世間孤立無援,強化了離鄉(xiāng)背井的凄涼氛圍。
2
荒僻之景增悲涼感:“山澤紛紆馀,林薄杳阡眠?;[深谷底,雞鳴高樹巔。哀風中夜流,孤獸更我前”,詩人細致地描繪了山澤迂回、草木幽深的景象,又以虎嘯、雞鳴、哀風、孤獸等元素,構建出一幅荒僻、陰森且驚悚的畫面。這些景象不僅增添了旅途的恐怖色彩,更深刻地映襯出詩人內(nèi)心的悲涼與恐懼,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詩人在旅途中的不安與痛苦。
(三)細膩描寫,生動傳神
1
旅途細節(jié)描繪:詩中對旅途的描寫極為細膩,從出發(fā)時“總轡登長路”的動作,到途中對山澤、林薄、虎嘯、雞鳴等自然景象的細致刻畫,以及“哀風中夜流,孤獸更我前”中對風與獸動態(tài)的描繪,都生動地展現(xiàn)了旅途的漫長、艱辛與恐怖,讓讀者如臨其境。
2
心理情感刻畫:在心理描寫方面同樣細膩入微,“永嘆遵北渚,遺思結南津”,一個“嘆”字,一個“結”字,將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具象化,把那種縈繞心頭、揮之不去的眷戀刻畫得入木三分;“悲情觸物感,沉思郁纏綿”,則進一步深入剖析了詩人觸景生情后的復雜心理,將那份深沉的哀傷與糾結的思緒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四)結構嚴謹,層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