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賦
謝莊
陳王初喪應、劉,端憂多暇。綠苔生閣,芳塵凝榭。悄焉疚懷,不怡中夜。
乃清蘭路,肅桂苑,騰吹寒山,弭蓋秋阪。臨浚壑而怨遙,登崇岫而傷遠。于時斜漢左界,北陸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沈吟齊章,殷勤陳篇,抽毫進牘,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稱曰:臣東鄙幽介,長自丘樊。臣聞沈潛既義,高明既經,日以陽德,月以陰靈。擅扶光于東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臺,集素娥于后庭。朒脁警闕,朏魄示沖,順辰通燭,從星澤風。委照而吳業(yè)昌,淪精而漢道融。
若夫氣霽地表,云斂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瀨。升清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列宿掩縟,長河韜映,柔只雪凝,圓靈水鏡。連觀霜縞,周除冰凈。君王乃厭晨歡,樂宵宴,收妙舞,弛清縣。去燭房,即月殿,芳酒登,鳴琴薦。
若乃涼夜自凄,風篁成韻,親懿莫從,羇孤遞進。聆皋禽之夕聞,聽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練響,音容選和,徘徊房露,惆悵陽阿。聲林虛籟,淪池滅波,情紆軫其何托,愬皓月而長歌。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歌響未終,余景就畢,滿堂變容,回遑如失。月既沒兮露欲曦,歲方晏兮無與歸。
陳王曰:善。乃命執(zhí)事,獻壽羞璧,敬佩玉音,復之無斁。
……
賞析:
《月賦》是南朝宋文學家謝莊的經典之作,以其精妙的文辭、深邃的意境和獨特的藝術手法,成為古代詠月文學的典范。
一、結構與主題
1。
巧妙的敘事引入:開篇以陳思王曹植痛失應玚、劉楨,滿懷憂思起筆。描繪其于靜謐的夜晚,漫步蘭桂之苑,觸景生情,遂命王粲作賦。這一敘事不僅為后文對月的描寫與抒情奠定了憂傷基調,也巧妙地營造出文人集會吟賦的雅致情境。
2。
豐富的文化內涵:王粲作答部分,先從日月陰陽屬性切入,引入諸多神話傳說與天文知識,如羲和駕日、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等,為月亮蒙上神秘而浪漫的色彩,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隨后借月的陰晴圓缺,傳達出為人處世應謙虛、自省的哲理,升華了主題。
3。
細膩的情感抒發(fā):文章著重刻畫了月下的景致與人物情感。從洞庭波起、木葉微脫的秋景,到君王厭晨歡、樂宵宴的轉變,再到涼夜羈孤的悲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將思念、孤獨、惆悵等復雜情感抒發(fā)得淋漓盡致,表達了對時光流逝、人生無常的感慨。
二、藝術特色
1。
辭藻華麗,駢儷工整:《月賦》以駢體寫成,句式整齊,對仗精妙。如“白露暖空,素月流天”“列宿掩縟,長河韜映”,不僅文字優(yōu)美,音韻和諧,且通過精巧的對偶,生動地描繪出月夜的空靈與壯闊,盡顯南朝文學對形式美的追求。
2。
寫景如畫,意境幽遠:作者善用細膩筆觸勾勒月下美景?!岸赐ナ疾ǎ救~微脫。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瀨”,寥寥數語,從視覺、嗅覺、聽覺多角度描繪出秋夜的蕭瑟與凄美,營造出悠遠、清冷的意境,使讀者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3。
用典自然,意蘊深厚:文中大量運用典故,如“齊章”“陳篇”,皆巧妙融合于情境之中,不著痕跡。這些典故不僅豐富了作品的文化內涵,更深化了情感表達,引發(fā)讀者對歷史與文化的聯(lián)想,增添了作品的藝術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