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行路難其十四
鮑照
君不見少壯從軍去,白首流離不得還。
故鄉(xiāng)窅窅日夜隔,音塵斷絕阻河關。
朔風蕭條白云飛,胡笳哀急邊氣寒。
聽此愁人兮奈何,登山遠望得留顏。
將死胡馬跡,寧見妻子難。
男兒生世轗軻欲何道,綿憂摧抑起長嘆。
……
賞析:
《擬行路難·其十四》是鮑照的詩作,通過描繪從軍者的悲慘遭遇,深刻地反映了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抒發(fā)了深沉的悲憤之情。
一、主題思想
1。
戍邊者的悲苦命運:詩歌開篇“君不見少壯從軍去,白首流離不得還”,鮮明地勾勒出從軍者少壯離家、白首難歸的悲慘命運。長期戍邊,致使他們與故鄉(xiāng)長久隔離,“故鄉(xiāng)窅窅日夜隔,音塵斷絕阻河關”,突出了空間的遙遠和關隘的阻隔,不僅阻斷了他們歸鄉(xiāng)的路途,更切斷了與家鄉(xiāng)的音信聯(lián)系,深刻地展現(xiàn)了戍邊生活的殘酷與無奈。
2。
邊塞環(huán)境與內心愁苦:“朔風蕭條白云飛,胡笳哀急邊氣寒”描繪出邊塞蕭索、寒冷的惡劣環(huán)境,朔風、白云、胡笳聲,渲染出一種悲涼、哀傷的氛圍,烘托出戍邊者內心的愁苦。面對如此環(huán)境,“聽此愁人兮奈何,登山遠望得留顏”,他們憂愁無奈,只能登山遠望,試圖緩解內心的痛苦,卻難以真正釋懷。
3。
生命無常與家庭離散之痛:“將死胡馬跡,寧見妻子難”直白地道出戍邊者面臨的生命威脅,他們隨時可能命喪他鄉(xiāng),與妻子兒女相見難如登天,深刻地體現(xiàn)了戰(zhàn)爭導致家庭離散的悲劇,反映出詩人對戰(zhàn)爭的批判以及對戍邊者不幸遭遇的同情。
4。
人生感慨與無奈長嘆:“男兒生世轗軻欲何道,綿憂摧抑起長嘆”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坎坷的感慨,從軍者的遭遇是當時社會無數(shù)人的縮影,連綿的憂愁壓抑著他們,除了長嘆,別無他法,流露出對命運無法掌控的無奈。
二、藝術特色
1。
鮮明的對比:詩中“少壯”與“白首”形成強烈對比,凸顯了從軍時間之久,人生變化之大,突出了命運的殘酷,讓讀者深刻感受到歲月對戍邊者的無情消磨。
2。
環(huán)境烘托:對邊塞環(huán)境的描寫,如“朔風蕭條白云飛,胡笳哀急邊氣寒”,通過寒冷、蕭瑟的自然環(huán)境和哀急的胡笳聲,營造出濃厚的悲涼氛圍,有力地烘托出戍邊者內心的愁苦和凄涼,使讀者如臨其境,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3。
直抒胸臆與情景交融:“聽此愁人兮奈何”“男兒生世轗軻欲何道,綿憂摧抑起長嘆”等語句,直接抒發(fā)了戍邊者內心的愁苦與無奈,情感真摯強烈。同時,詩中的環(huán)境描寫與情感抒發(fā)緊密結合,情景交融,使詩歌的情感表達更加深沉、含蓄,耐人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