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逝賦
陸機
伊天地之運流,紛升降而相襲。日望空以駿驅,節(jié)循虛而警立。嗟人生之短期,孰長年之能執(zhí)?時飄忽其不再,老晼晚其將及。懟瓊蕊之無徵,恨朝霞之難挹。望湯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屢戢。
悲夫!川閱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閱人而為世,人冉冉而行暮。人何世而弗新,世何人之能故?野每春其必華,草無朝而遺露。經終古而常然,率品物其如素。譬日及之在條,恒雖盡而弗寤。雖不寤其可悲,心惆焉而自傷。亮造化之若茲,吾安取夫久長!
痛靈根之夙隕,怨具爾之多喪。悼堂構之隳瘁,愍城闕之丘荒。親彌懿其已逝,交何戚而不忘。咨余今之方殆,何視天之芒芒。傷懷凄其多念,戚貌瘁而鮮歡。幽情發(fā)而成緒,滯思叩而興端。慘此世之無樂,詠在昔而為言。
居充堂而衍宇,行連駕而比軒。彌年時其詎幾,夫何往而不殘?或冥邈而既盡,或寥廓而僅半。信松茂而柏悅,嗟芝焚而蕙嘆。茍性命之弗殊,豈同波而異瀾?瞻前軌之既覆,知此路之良難。啟四體而深悼,懼茲形之將然。毒娛情而寡方,怨感目之多顏。諒多顏之感目,神何適而獲怡?尋平生于響像,覽前物而懷之。
步寒林以凄惻,玩春翹而有思。觸萬類以生悲,嘆同節(jié)而異時。年彌往而念廣,涂薄暮而意迍。親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顧舊要于遺存,得十一于千百。樂闋而哀集,悲極而思融。援翰林而舒情,寫茲懷于翰墨。聊揮翰以寄憤,將以解憂而宣郁。
……
賞析:
《嘆逝賦》是西晉文學家陸機的作品,作于陸機晚年。當時,陸機歷經滄桑,目睹諸多親友離世,加之自身仕途坎坷,在對生命的無常與短暫的深刻體悟下創(chuàng)作了此賦。賦中以深沉的筆觸,圍繞對生命短暫、親友離世的悲痛以及對人生的感慨展開,飽含著詩人對生命的敬畏與無奈。
一、主題與情感
1
生命短暫的悲嘆:開篇便感慨天地永恒運行,時光如駿馬疾馳、季節(jié)更迭迅速,而人生卻極為短暫,如“嗟人生之短期,孰長年之能執(zhí)?時飄忽其不再,老晼晚其將及”,直接抒發(fā)對生命有限、時光易逝的悲哀。通過描述自然現象,如“野每春其必華,草無朝而遺露”,以田野春花與草間朝露的短暫,象征生命的新陳代謝與無常,強化了對生命短暫的感慨。
2
親友離世的悲痛:詩人沉痛悼念祖先、兄弟等眾多親友的逝去,“痛靈根之夙隕,怨具爾之多喪”,這種對親人離世的哀傷,不僅是個人情感的抒發(fā),更反映出生命消逝的殘酷現實。同時,從家族延伸至國家,“悼堂構之隳瘁,愍城闕之丘荒”,將對家族衰敗與國家荒蕪的悲痛融入其中,使情感更為深沉廣闊。
3
對人生的無奈與迷茫:面對生命的種種無常,詩人自身也感到迷茫與無奈?!白捎嘟裰酱?,何視天之芒芒”,既嘆自己漸入暮年,又對未來感到茫然。這種對人生的無奈,貫穿于對生命短暫和親友離世的悲痛之中,深化了作品的主題。
二、藝術特色
1
借景抒情與象征手法:賦中大量運用借景抒情與象征的手法。如以“瓊蕊之無徵”“朝霞之難挹”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暫易逝,借“湯谷”日出日落象征時光的循環(huán)消逝,用“川閱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喻指時間的不斷流逝,將抽象的時光與生命感慨具象化,使情感表達更為生動形象,引發(fā)讀者共鳴。
2
對比映襯:通過今昔對比,強化情感的表達。昔日“居充堂而衍宇,行連駕而比軒”的熱鬧繁華,與如今親友離世、一切殘缺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突出生命無常與世事變遷的悲哀。同時,以“松茂而柏悅,芝焚而蕙嘆”比喻人與人之間同榮共損的關系,進一步襯托出對親友離世的悲痛。
3
語言凝練,情感真摯:語言簡潔凝練,卻蘊含著深厚真摯的情感。如“傷懷凄其多念,戚貌瘁而鮮歡”,短短數字,生動描繪出詩人內心悲傷、面容憔悴的狀態(tài),使讀者能深切感受到其悲痛之情。全文情感層層遞進,從對生命短暫的普遍感慨,到對親友離世的具體悲痛,再到自身對人生的無奈與迷茫,情感真摯深沉,動人心弦。
三、文學價值
《嘆逝賦》在文學史上具有獨特價值。它繼承并發(fā)展了漢魏以來文人對生命主題的思考與表達,將個人情感與對生命、社會的思考緊密結合,拓展了賦體文學的表現深度與廣度。其對生命短暫、無常的感慨,引發(fā)了后世文人的廣泛共鳴,為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中關于生命主題的表達提供了范例與借鑒,展現出陸機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深厚造詣與對生命獨特的哲學思考。
……
解析:
1
伊天地之運流,紛升降而相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