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鐃歌十五首雉子游原澤篇
何承天
雉子游原澤,幼懷耿介心。
飲啄雖勤苦,不愿棲園林。
古有避世士,抗志青霄岑。
浩然寄卜肆,揮棹通川陰。
逍遙風塵外,散發(fā)撫鳴琴。
卿相非的眄,何況于千金。
功名豈不美,寵辱亦相尋。
冰炭結(jié)六府,憂虞纏胸襟。
當世須大度,量己不克任。
三復泉流誡,自驚良已深。
……
賞析:
何承天的《雉子游原澤篇》以雉子起興,借物言志,通過描繪雉子的志趣,聯(lián)想到古代避世之士,進而闡述對功名、寵辱的看法,表達了詩人追求自由、淡泊名利、堅守自我的情懷,在藝術(shù)和思想層面都頗具特色。
一、雉子之志:托物言志表高潔
1。
耿介之姿:“雉子游原澤,幼懷耿介心”,開篇描繪雉子在原野湖澤間游弋,自幼便懷有正直孤高之心?!肮⒔椤币辉~賦予雉子獨特的精神品質(zhì),為全詩奠定基調(diào),暗示詩人對這種高尚品格的崇尚,以雉子自比,表明自身志向。
2。
不慕園林:“飲啄雖勤苦,不愿棲園林”,進一步刻畫雉子。盡管在原澤覓食飲水需付出艱辛,但它不愿棲息于安逸的園林。園林常象征著世俗的安穩(wěn)與富貴,雉子的選擇體現(xiàn)其對自由獨立的追求,不貪圖物質(zhì)享受,堅守自我生存方式,反映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二、避世之范:借古喻今明追求
1。
抗志之士:“古有避世士,抗志青霄岑”,由雉子聯(lián)想到古代避世之人,他們將志向高懸于青天般的山峰,“抗志”突出其志向高遠,不被世俗所拘束,追求超凡脫俗的境界,與雉子的耿介、不慕園林相呼應,為詩人的思想表達提供歷史依據(jù)。
2。
逍遙之態(tài):“浩然寄卜肆,揮棹通川陰。逍遙風塵外,散發(fā)撫鳴琴”,具體描述避世之士的生活。他們有的寄身于卜卦之肆,有的劃船于河川深處,遠離塵世,自由自在,披散著頭發(fā)悠然撫琴。這些場景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展現(xiàn)避世之士追求精神自由,不受世俗禮法約束,體現(xiàn)詩人對這種逍遙自在生活狀態(tài)的向往。
三、名利之思:辯證看待悟人生
1。
功名之辯:“卿相非的眄,何況于千金。功名豈不美,寵辱亦相尋”,詩人表明對卿相之位與千金財富并不在意,雖承認功名本身具有吸引力,但指出伴隨功名而來的是寵辱相伴。“寵辱相尋”揭示出在功名追求過程中,榮耀與屈辱往往緊密相隨,難以避免,體現(xiàn)詩人對功名本質(zhì)的深刻認識。
2。
憂虞之嘆:“冰炭結(jié)六府,憂虞纏胸襟”,形象地描繪出因追求功名而內(nèi)心如冰炭交戰(zhàn),憂愁與顧慮纏繞心頭的狀態(tài)?!傲敝复梭w臟腑,表明這種內(nèi)心的矛盾沖突對人身心的負面影響,強調(diào)過度追求功名會帶來精神上的痛苦與負擔。
四、自我之省:審慎自知求安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