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猛烈地刮起,大火星向西移動,鳥獸開始更換毛羽,樹木的枝葉變得稀疏。
13。
肴饌尚溫,則起溲可施。
菜肴還溫熱的時候,就可以制作起溲餅。
14。
隆冬御寒,兼味可用。
隆冬時節(jié)抵御寒冷,有多種餡料搭配的餅就可以派上用場。
15。
然皆用之有時,所適者便。
然而這些餅都有適宜食用的時節(jié),適合當時的情況就是好的。
16。
茍錯其次,則不能斯善。
如果弄錯了它們適宜的順序,就不能達到盡善盡美的效果。
17。
其可以通冬達夏,終歲常施,四時從用,無所不宜,惟牢丸乎!
那種可以從冬天吃到夏天,一整年都能制作食用,四季都可選用,沒有什么不適宜的,大概只有牢丸了吧!
……
全譯:
在隆冬時節(jié),嚴寒肆虐。清晨眾人相聚,鼻涕在鼻中凍結,呼出的氣息在嘴邊凝成霜花。要填補腹中饑餓、驅(qū)散周身寒意,湯餅堪稱最佳之選。
湯餅柔軟如同春日絲綿,潔白好似秋天白絹。熱氣蓬勃升騰、四處彌漫,香氣飄散,傳至遠方。下風處的行人聞香不禁垂涎,童仆們呆呆地張著嘴,斜眼凝望。端著器具的人忍不住舔舐嘴唇,站立一旁伺候的侍者也喉嚨發(fā)干,暗自吞咽口水。
至于安乾、粔籹、豚耳、狗舌、劍帶、案盛、餢飳、髓燭等餅食,有的名稱源于民間里巷,有的制作方法來自不同的風俗。
暮春之初,陰陽之氣相互交替,寒氣已然消退,天氣溫暖卻未至于炎熱。此時舉辦宴飲,饅頭是適宜的食物。
夏季,祝融執(zhí)掌南方,純陽之氣暢行天地。人們身著葛布衣裳以避暑熱,輕搖扇子來增添涼意。這個時節(jié)制作餅食,薄壯最為合適。
秋風漸起,大火星向西偏移,鳥獸開始換毛,樹木枝葉變得稀疏。此時菜肴尚溫,便可制作起溲餅。
隆冬之際,為抵御嚴寒,可選用多種餡料搭配的餅。
然而,這些餅食都有其適宜的食用時節(jié),適合當下情境才是最好的。倘若安排不當,便難以達到理想效果。而有一種餅,能夠歷經(jīng)冬夏,一整年隨時可做,四季皆可食用,沒有什么不適合的場景,那便是牢丸??!